中庭有個院子,整理後種了些花草,一為賞心,二想打發時間。草花,盡挑些經年常開的花,希望每天都有春天;而樹花則選擇低矮灌叢,能開花又結果,既飽眼福又享口福,若樹形隨季節變化則佳。今年,一棵五年生的梅樹開花,雖然晚了幾天,但一夕白頭,花開得燦爛。去年也開花,但五瓣白梅可以算數,今年梅苞在農曆年前綻放,招來許多野蜂,好不熱。約莫一個星期花期過了,眼見枝條上許多青萼花托,走近去仔細瞧,中間都尖出青青梅子。
梅花,文人雅士喜愛,北宋林和靖愛梅成痴,在浙江西湖種梅養鶴二十年,留下千古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但這種騷人墨客體會的意境,尋常百姓幾家能懂,總不如王維寫的:「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那麼直接親切。現今詠梅詩句多了,但歌詠青青梅子的詩情卻少,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那是借喻唱和,和梅子有多大關係,只是對這個典故頗為親切,想想內人和我也是同個村子長大,雖不是同居長干里,也是兩小無嫌猜,若種一棵梅樹來玩賞體會,也是一種情趣。
梅樹生長在溫帶,在中國長江中下游梅子成熟的四月天,正好遇上冷暖氣旋在上空盤旋,造成時晴時雨的天氣,所以四月天又稱作梅雨季節或黃梅天氣,這是氣象學的諺語。梅樹,多年生的矮木灌叢,一年生長可分四期,一是冷雪開花期,最富有詩情;接著林蔭結子期,三到秋風落葉時,之後,才進入高風亮節的勁骨期,都別具風味。
梅花,愈冷愈開花,喜歡大雪紛飛,在亞熱帶也開在寒流緊湊時,花開時疏影對照,不見綠葉,枝條上綻放粉白花,五片花瓣圍繞幾柱黃蕊,散發著清香,真是遠看不俗,近親不膩。這個院子也種了李樹、桃花,但它們的花期晚,在立春過後,花苞和芽苞一起脫苞,花和綠齊放,少了冷峻感覺。李子花瓣小白薄,風一吹就散,而桃花枝條細柔,風動也紅粉亂舞,很是招惹,同樣都是五瓣花序,但梅花就是讓人覺得高雅清幽,加上不慍不火香氣,真叫人流連。
梅花謝了,芽苞長出新綠,葉很快就掩護新結的青青梅子,幾天就成就一樹青翠,傘蓋成蔭,在葉蔭的庇護下,青青梅子飽滿結實,直到梅尖妝點紅潤,新熟的梅子才招人顯眼,此時梅果青澀轉作酸甜,就到四月採收期。梅子採收,梅樹愈是青翠,經過盛暑直到天涼好個秋,那時綠葉才暗結赭紅,這時地面多了色彩,樹上少了熱鬧,掃不盡落葉滿地,直到枝椏光樣。
秋分過後一個月霜降,梅樹脫盡殘綠,蓄積大半年的能量都藏在木質底下,一幅鐵骨崢嶸磊落樣,除了樹幹癤痂外,體膚完好,看不到花苞,一直到大雪節氣,不期然的枝節會有尖點突出,有的直接從樹幹裂出,有的從癤痂處,這些花苞一開始尖,十天左右又是花期開始,到了「雪霽天晴朗,臘梅處處香。」可以踏雪尋梅去了。
種梅賞梅,重點在冬季,吸引世人的眼光,寫多少筆尖,至於青青梅子,就少有著墨。一句「梅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寫得明白,但讓人牙齒酸疼。古人這樣對待青青梅子不公平,一般人都知道梅子具有生津解渴的功效,曹操帶兵「望梅止渴」的典故就是事證;而喝酒的人宿醉喝的醒酒湯,就是濃稠的梅子汁,可安撫胃的煩躁;至於日本人喜歡在便當盒裡放一顆醃漬梅子,就是為了延緩食物的腐化,這些都是梅子的功勞,現代人把天然酸果當成健康食品,不是有道理。
梅子成長時間短,又在青葉後,真讓人忽視,這種性情倒也含蓄收歛,如果感情也能脈脈不張揚,那種酸甜味蕾,淺嘗即止有一番風味;而梅子性且具療效,食用酸猛,但良藥苦口,像兩小無嫌猜,只有相惜的童趣不會有傷害的記憶。想來「青梅竹馬」攜手一生,總有酸甜苦澀,但,就像吸食酸梅種的汁髓,那種欲罷不能的勁道,早已忘記酸澀。我想,這種心思,中庭那些青青梅子是不是能夠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