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來自執著、計較
情商管理是這幾年頗受大家重視的課題,很多人把它稱為EQ管理。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學情商管理?佛教就是在教導我們心念的管理與智慧。非報系
情緒來自執著、計較
情商管理是這幾年頗受大家重視的課題,很多人把它稱為EQ管理。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學情商管理?佛教就是在教導我們心念的管理與智慧。
隨著自己年紀的增長與對佛法的體會,發現情緒的反應其實都來自我們內心的執著和計較。
佛教本身對保持心念的穩定就相當的重視,我也從佛法中提出關於情商管理的一些觀念與方法。
佛教認為每一個人都有情緒,因為娑婆世間叫做有情的世間,有情的眾生都有情緒,如有喜、怒、哀、樂等不同的情緒。
佛法是引導我們的情緒能夠得到穩定和控制,而不是要大家壓抑情緒,或者是要大家完全沒有任何的情緒。
所以我們面對種種的境界總有不同的感受,也應在不同的情緒反應當中,思索如何隨時讓自己保持在最穩定、最好的情緒狀態。
學習情緒表達
我曾經遇到一位出租車司機,他跟我抱怨他不快樂。為什麼他不快樂?因為他覺得他工作很辛苦,一天大概要工作十六七個小時,但他的太太和孩子卻常抱怨他老是不在家。
我就跟司機講,我說你換一個角度想,其實他們在抱怨,是因為他們需要你,你不要因為他們的抱怨,就覺得不快樂。結果他一聽覺得:「對呀,為什麼我不會轉一個念頭想?」他的情緒就得到了平衡。
此外,我們不容易掌握自己的心,常常埋怨別人「你都不了解我,你都誤會我」。其實,對方又不是我們,他也沒有掌握到我們的身口意,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情緒的表達。
情緒表達方法就是讓對方知道我們的用意與想法。星雲大師常常開示:「當你去表達一件事情,就是希望對方能接受,不管你用什麼樣的方法,用智慧的、善巧方便的方法,對方能接受最為重要。」
比如說我要告訴對方他做錯了,我們應該很清楚地表達,他哪一個地方犯錯,造成我的困擾,作很正向的溝通。
禪修、念佛調伏情緒
情緒的管理用禪修、念佛等訓練定力的方法也很好,就是要時時往內心觀照,也就是學習自我觀察、善觀因緣。因為當你在念佛的時候,可以把心收攝在佛號上,所以如果你在情緒起伏的時候能夠念佛,或用數息的方法調一下呼吸,你會發現心念就慢慢的轉移目標,讓自己的情緒平穩下來。
我們也要不斷地自我成長學習。很多人到了一個年紀,就會告訴別人:「我已經這把年紀,我個性就是這樣,不要想改變我。」
當然你也可以這麼說,但是你可能是一個不快樂的人,一個人緣不好的人,倒不如換一個想法:「我來學習情緒管理,讓自己後半輩子的生活中,重新過一個不一樣的人生,擁有美麗的心世界。」
希望透過情緒管理的學習,大家能有穩定的情緒,時時都有一顆歡喜自在的心,即便過著一樣的工作、家庭與生活,因為用不一樣的心情來看待這個世間,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