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登基鑽禧紀念慶典告一段落後,年薪將與王室資產管理局年度盈利掛鉤,收入更豐。
一七六○年,英王喬治三世放棄對王室產業的權利,每年將王室產業收益上交政府換取王室年俸。往後到二○一○年,王室俸祿每年為七百九十萬英鎊,把溫莎城堡、白金漢宮轉讓給國家以獲補貼,當然王室仍擁有完全的使用權。
女王目前辦公支出、公務、旅行、管理、修繕和維護白金漢宮、溫莎堡等宮殿年需三千兩百萬英鎊費用,數字不少,用起來卻捉襟見肘,使宮殿維修遲遲無法開展,溫莎城堡內維多利亞女王夫婦的陵寢居然被建築遺產組織標了「危急」二字,白金漢宮的供電和暖氣二十多年也無錢可換,後墻剝落,大塊磚石甚至掉進了庭院中。
這顯示,女王私產無數,但公家支出月不敷出,要靠王室資產管理局改弦異轍。截至今年三月為止,盈利已增加了百分之四,增加原因之一,是旗下地產出租生意紅火,而更大的功勞則來自於從英國海岸線向外延伸十二海哩的海上風電場,租賃給包括西門子在內的一些著名廠家。除了風力發電,王室資產管理局還擁有遍佈英國各地的潮汐發電設施。
女王所擁有的土地也無邊無際。倫敦市中心攝政街是其一,成為百年來倫敦城市文化的象徵。遍佈英國國內的高爾夫球場,賽馬會,還有數不清的農場,也是女王資產收入的重要來源。據統計,這些土地資產已升值了百分之十一。
皇家藝術品收藏更可觀,通過王室資產管理局控制的英國物業甚至還包括泰晤士河上那些未作標記的天鵝—從十二世紀開始,英國國王就宣示了對這些天鵝的所有權。三千件皇家收藏也常年在英國當地展出,並出租給世界各國博物館做展覽。藝術藏品的發言人說,「我們從來不討論這些收藏品的價格。」的確,僅女王的珠寶,不看其歷史只看寶石和做工,就值數億英鎊。
比如,倫敦塔陳列著太后、女王加冕時曾戴過的王冠,最閃耀的是鴿子蛋大小的鑽石光明之山重一百五十克拉;權杖上鑲嵌的非洲之星是世界上最大的切割鑽石,重達五百三十克拉。
地產之外,對馬有極大熱情的女王在兩個馬場養了三十匹血統優良的賽馬、種馬。馬匹是個人財產,盈虧自負,每年的數量在變化,成績也有波動,所以價值不好估算,一家頂尖賽馬機構曾估價三百六十萬英鎊。
郵票也是女王的個人財產,祖父喬治五世傳給她許多珍稀郵票,最珍貴的是毛里求斯藍兩便士郵票,二○○二年估價兩百萬英鎊。女王還繼承了很多勳章,包括第一枚維多利亞十字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