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哺母乳逾6月 寶寶缺鐵鈣

 |2012.07.09
1551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台灣兒科醫學會昨天警告,愈來愈多研究及臨床個案顯示,純母乳哺育與缺血性貧血有密切關連,建議寶寶四個月大起,食用米精、麥精等營養品補充鐵與鈣,同時訓練孩子咬合力。

台灣兒科醫學會、婦產科醫師會昨天舉辦「嬰兒哺育政策實證研討會」。兒科醫學會祕書長、台大醫院小兒部教授李秉穎提醒,寶寶一旦缺鐵、鈣,將影響神經發育、造成貧血等。

李秉穎去年七月收治一名發燒、抽筋的一歲小男童,檢查發現,病童只有八點一公斤,體重嚴重不足;身高七十四點五公分,也比其他同年齡小孩矮。經過血液生化檢查,幼兒血色素、血鐵質偏低。X光檢查也發現,幼兒罹患兒童佝僂症。他相當驚訝,台灣竟有寶寶嚴重缺乏維生素D、鈣質、鐵,導致骨骼無法正常鈣化,身體因無法載重而彎曲變形。

進一步與男童母親討論,發現原來母親以為寶寶愈晚接觸副食品,就能降低日後發生過敏體質,讓孩子喝母乳到七個月大。即使寶寶滿七個月,媽媽選擇副食品仍只讓男嬰吃些麵食或稀飯,偶爾加一些肉骨湯或加少許肉屑,導致男嬰嚴重缺乏鐵、鈣、維生素D。

「缺鐵會貧血,也會影響幼兒神經!」李秉穎警告,很多器官都需要足夠的鐵、鈣,一旦缺乏,對孩子發育影響將是一輩子。家長千萬不要以為餵純母乳的時間愈久愈好,目前無證據顯示,寶寶愈晚吃固體食物愈能減少過敏風險。國際上有不少研究顯示,幼兒愈晚吃副食品,日後罹患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機率愈高。

李秉穎指出,兒科醫學會建議足月產的新生兒,出生後應立即哺育母乳,並持續哺育母乳四至六個月,但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六個月,最好四個月開始添加含鐵與鋅的副食品如米精或麥精,或每天補充口服鐵劑及四百IU口服維他命D補充劑。

六個月後建議媽媽最好選擇天然食材並DIY,包括肉泥、果泥等餵食飽飽,補充營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