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高雄長庚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陳英州,下鄉做衛教,常用歌謠介紹地方特色與農產,農民病友覺得有共鳴,對醫師產生信任,對醫囑的服從性更高,規律服藥,對控制患者病情很有幫助。
「香脆、軟甜的柿子,幸福的滋味。九降風、日曬後,誘人的光澤。濃濃新埔的風情、最美的畫面」。四、五年來,陳英州已創作三百多首歌謠,除了新埔柿餅,麻豆文旦、東港旗魚、旗山香蕉、玉井芒果等全台各地的農漁特產,都是他的創作主題,醫師譜農村曲譜出興趣,今天舉行發表會。
陳英州沒受過正統音樂訓練,寫歌譜曲抒發情緒。三百多首曲子,大部分都是他的人生經驗與旅遊感動,一有想法就把音符記下,再找時間填詞。有時文思泉湧靈感乍現,五分鐘即可譜出一首曲。
陳英州說,小時候摘荔枝、楊桃,還採鳳梨和竹筍,老家環境鳥語花香、夕陽西下的美景,讓他難以忘懷。他的創作題材隨手可得,不僅紓解醫療工作壓力,也希望讓民眾傳唱,認識台灣農業之美,更愛家、愛土地。
陳英州的病人大多是農民,長期搬重物、耕作,手腳關節過度使用、退化,常罹患退化性關節炎。
他發現,許多病患從屏東到高雄長庚醫院看病,交通費至少一千元,是沉重負擔,久而久之不肯看病,讓他擔心。慢性病若不持續就醫,小病易拖成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