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名句誕生
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行由品.第一〉
讀懂名句
想要學習無上菩提之道,便不可輕忽初學者。地位低下的人也會有過人的智慧;地位尊貴的人也會有心智迷失之時。若輕傲他人,將造無量無邊難以計算的重罪。
名句故事
五祖弘忍命弟子寫作偈詩來表達自己心中對佛法的悟性,大弟子神秀率先在南邊走廊的牆壁上寫了一首詩:「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雖然弘忍知道神秀這首偈還未真正明心見性,卻還是命弟子學習誦讀,依著它修行。
一天,有個小和尚口中誦念著神秀這首偈詩,惠能聽見了,知道這首詩還未得到佛法的真諦,於是請小和尚帶他來到寫著這首偈詩的牆前。因為惠能並不識字,便請小和尚誦讀這首偈詩給他聽,當時在場的一位江州別駕名叫張日用,高聲為惠能誦讀了詩,惠能聽後,說自己也有一首偈,想請張別駕替他寫出來。
惠能來此求師,八個月來都只是做些劈柴舂米的工作,張別駕見他地位低下,便說道:「你也要作偈詩,真是件稀奇的事。」惠能回答他:「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視初學者,如何能學得無上菩提之道?張別駕聽罷,不僅為惠能寫偈詩,還請惠能將來若得證悟,別忘了來度化自己。
惠能的偈詩,即:「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令在場僧眾驚奇嗟嘆不已,認為惠能來此不久,竟然對佛法有如此高的領悟,果然不可以貌取人啊!
新說名句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有「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的句子,意思是說聰明的人雖然對問題深思熟慮,但偶爾也會失誤出錯;反而才智平庸的人,在他的萬般考慮中,必定有一點是值得採納的。諺語中也有「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說法,意思是相同的。
人在自己拿手的事物上,有時會被自己的成見或感情所困,不見得能夠關照全面,反而是初學者雖然沒有廣博的知識,卻也因為沒有既有的成見包袱,而能直達問題核心。任何輕視初學者,或恃才傲物的,往往是最得不償失的人啊!
(商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