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建築--永續 綠能新主張

文/邱茂林、郭英釗、張清華 |2012.07.08
1266觀看次
字級

全球暖化是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到地球大氣層所造成的。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在日本京都主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三次會議經歷過艱苦談判,盛會代表們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抑制全球範圍內氣候持續變暖的《京都議定書》,目標就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準,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

《京都協議書》規定,所有發達國家在二○○八年到二○一二年間必須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比一九九○年削減5.2%。簡單來說,《京都議定書》就是一個規範各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條約,目前共有一百多國簽字同意,未同意簽字的主要國家是美國與澳洲,而其主要原因是此條約會影響工業化發展,說穿了是怕影響其利益,其實大多的人都相信經濟與環境是可以共存的。

北投圖書館落成的隔年,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倡議的影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inconvenient truth, 2006)在台灣上映,突然間大家對於溫室效應或全球暖化都有了概念。雖然綠色EQ 與碳交易成了最時髦的名詞。著名企業尋求LEED 認證並已把環保行動看成社會責任。

現在喝一杯咖啡,紙杯可能都要標示著環保產品。消費者意識已經在影響產品設計與生活品質。垃圾都可以被變成藝術品或再生資源,顯然設計者有許多事可以做。

紀錄片《±2℃》報導台灣發生一百年有記載以來地球最熱的冬天。自台北市的夜間平均氣溫,甚至增加將近2℃。全球暖化加溫帶動海水上升。台灣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12 噸,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高雄市民更高達34.7噸,號稱是全球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城市。正式揭開台灣災難環保意識型態的新紀元。

北投圖書館就像一個環保教材的活案例,到今天,還是不斷的有中小學生、大學生、專業人士、政府官員、外賓前去參觀。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也還在學習什麼是永續建築,不是因為對災難的恐懼,而是因為對生命的熱愛。智慧就是學習不會再犯一樣的錯誤,從不斷地設計經驗中持續改良。(3)

摘自《有氧建築》, 積木文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