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後,大英帝國日漸強盛,十九世紀末,不但是海上霸權主,更曾控制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因而被稱為「日不落國」,可見曾經多麼威風凜凜、不可一世。
除此之外,英國人文薈萃,除了牛頓、達爾文、瓦特等科學家,還有拜倫、莎士比亞、狄更斯、雪萊、濟慈等文學家。
如今,英國雖然家道中落,但哈利波特炫風再起,蘇姍大嬸的歌喉風靡了全世界,軟實力也一樣有力量。於是我和另一半阿班,決定以開車自助旅行的方式,從北往南沿路玩,前後三十三天、行駛三○○○公里暢遊英國,終於完成了一張終生難忘的大不列顛行旅圖。
行程終點,抵達倫敦,除了看遍各大著名的(最棒是幾乎全部都是免費參觀的)博物館、美術館,觀賞了雨果的《悲慘世界》歌劇,體驗英式的氣質生活,還不能免俗地,和一般觀光客般來一趟倫敦巡禮,把市中心的著名景點巡禮一回。
西敏宮 國會所在地
到倫敦,第一個要看的就是市中心的西敏宮(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稱為國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這原是中世紀時英國王室的主要居住地,現在是英國國會的所在。西敏宮是哥德式建築的代表作之一,一九八七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陰霾的天色中,泰晤士河西岸的西敏宮散發著一種沉穩安定的力量。這是一棟極為宏偉而巨大的建築,擁有一千一百個獨立房間。外部垂直和對稱的設計,讓整棟建築看起來莊嚴肅穆。宮殿建築基本上由十九世紀重修而來,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時的許多歷史遺跡,像是一○九七年的西敏廳,現在用作重大的公共慶典儀式。
一八三四年發生火災,幾乎將西敏宮完全燒毀,今天的宮殿由建築師查爾斯.巴里爵士和他的助手奧古斯塔斯.普金設計完成。西敏宮設計包括了數座塔樓,最高的就是西南廣場的維多利亞塔。位在西北角的西敏宮鐘塔頂部是一座巨大的四面時鐘,常被誤以為就是著名的大笨鐘(Big Ben),其實大笨鐘是指鐘樓內五座銅鐘之中最大的一座。從一八五九年七月啟用起,每隔十五分鐘敲響一次,國會開會期間則一小時報時一次。
西敏寺 紀錄皇家興衰
跨過西敏宮前的馬路,便到了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這是一座大型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教堂,有一千年的歷史。不過在一五七九年以後,教堂就已經改名為「西敏市聖彼得牧師團教堂」,只是華人社會仍習慣稱為西敏寺。
英國皇室的重要儀式幾乎都在西敏寺舉行。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英皇登基大典,從一○六六年到現在,除了兩次例外,一直是英國君主加冕登基或安葬的地點,西敏寺忠實地記錄了英國皇室的興衰起落歷史,另外這裡還安葬了達爾文、狄更斯、牛頓及邱吉爾等世界知名人物。
一九五三年,現任的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就任,是最近的一次加冕禮,而最新的皇室婚禮就是去年四月舉行的威廉王子和未婚妻凱特的結婚大典。一九八七年,西敏寺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西敏寺的哥德式建築有著灰色屋頂,在斑駁的牆面上,以雕刻和鑲嵌的圖案裝飾,顯現了華麗而典雅的風格,以及非凡的建築藝術,它最大的特色就是飛扶壁和西塔。飛扶壁位於中殿兩側,是相當特別的設計,既作為結構的支撐,也是一種外觀的裝飾。一七四五年完成的西塔是由尼可拉斯.霍克斯莫所設計的雙塔風格,這也是教堂最後階段的建築。
西敏寺成為英國倫敦地區相當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只是西敏寺十五英鎊的收費,對旅行者還是不小的負擔,我們在庭院拍照時,聽見一位美國女人忿忿不平地跟她的同伴說:「十五元!英鎊!」令人莞爾。
旅遊資訊
★國會大廈
●交通:地鐵至St. James站或Westminster站。
●入場費:成人£15,優惠£10(學生及六十
歲以上長者),兒童£6。
●開放時間:周六9:15am~4:30pm,夏季7月29
日至9月3日、9月19日至10月1日。
●國會大廈官網:www.parliament.uk
★西敏寺
●入場費:成人£16,優惠£13(十八歲以上
學生及六十歲以上長者),學生£6(十一至
十八歲),十一歲以下兒童免費。
●開放時間:主教堂周一至五9:30am~4:30pm,
周六9:30am~2:30pm。
●西敏寺官網:www.westminster-abbey.org
白金漢宮湊熱鬧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平常在白金漢宮工作,周未通常會回到溫莎城堡。我和阿班到白金漢宮不是去看女王,當然也看不到啦!對我們來說,衛兵交接儀式要更有趣,雖然一向很怕人擠人,但這回可顧不著這麼多了。
王室的正式宮殿
衛兵交接是在十一點半,我們一早出門先到白金漢宮前的林蔭大道走走,這條大道一頭接維多利亞花園,另一頭與特拉法爾加廣場相連。維多利亞花園是一座環狀的小公園,維多利亞女王化身為展翅的金色天使,手持權杖高踞在白色大理石的基座上,她面對著林蔭大道,身後就是白金漢宮。
十八世紀初,一位白金漢郡公爵興建了一座大型府邸「白金漢屋」,喬治三世把它買下來作為王后的私人宮殿,成為後來白金漢宮的主體建築。此後宮殿的擴建工程持續超過了七十五年,主要由建築師約翰.納西及愛德華.布羅爾主持,並且改名為白金漢宮。一八三七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後,皇室由聖詹姆斯宮遷往這裡,白金漢宮就此成為英國王室的正式宮殿。
白金漢宮正面廣場圍著鑄鐵柵欄,是皇家衛隊交接儀式的場所。我們提前一小時抵達,這時大門左右兩側已是滿滿人群,於是我們趕快在對面馬路邊站定。人潮不斷增加,幾乎每人手上都有一台相機,這景象實在有趣。雖然主戲還沒上場,但可以感覺到現場的情緒逐漸高漲,按捺不住的各式相機紛紛舉起,來回巡邏的騎警隊就成了眾人聚焦之處,他們不分男女,穿著白襯衫、黑背心,配上黑色緊身馬褲及黑長靴,騎在高大的黑色或白色駿馬上,真是英姿煥發。
經典衛兵交接儀式
禁衛軍終於進場了,他們由正門右手邊的馬路出現。頭戴毛茸茸的黑色高帽,穿著紅黑制服,遠看就像玩具兵一樣。先是一組約四十人的軍樂團,由喇叭、軍鼓、笛子等多種樂器組成,吹吹打打的通過我們正前方,隨後跟著也是紅黑制服肩扛刺槍的儀隊,他們依序進入白金漢宮的左側門。
這時情勢丕變,站在白金漢宮鐵鑄圍牆外的遊客全部向後轉,大小鏡頭對準圍牆內的衛兵交接,真正的儀式是在圍牆之內舉行,此時我們只能遙望欄杆和眾遊客的背影了。回頭看看我們身後,也是重重疊疊的人群,雖然隔街看熱鬧,但我們這第一排的位置顯然也是不錯的啦!
約半小時後衛兵交接完畢,王宮正面的鐵柵門首次開啟。先是軍樂團吹奏出場,後面接著是肩扛刺槍的黑衣警衛隊,這兩組人馬都在大門口右轉離開。接著大門內又一樂團出現,他們穿著同樣的黑褲紅上衣,但整件上衣裝飾得十分炫目,是今天所見服裝最華麗的一組。
後面跟著就是儀隊,這兩組人馬出正門後左轉,經過我們面前朝綠公園方向離去。兩方隊伍漸行漸遠,衛兵交接儀式到此就全部結束,遊客陸續散去,幾個不肯走的小朋友還攀著欄杆張望。
這回沒見到騎兵團和馬車隊,不知是否有季節性或節日的區分,不過這個旅行當中穿插的節目,看衣著鮮亮的衛兵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也看在我們旁邊一直搞笑的一位警察大叔,真是熱鬧又有趣。
旅遊資訊
★白金漢宮
●地鐵站:Victoria、Green Park、St. James Park。
●禁衛軍交接儀式:4月中至7月底,每天11:30am。其他月分隔
天舉行一次,儀式約45分鐘。
●白金漢宮入內參觀:每年約8、9月間對外開放(必須預約)。
●入場費:成人£12.95,學生及60歲以上£11,學生(17歲以下
)£6.5,兒童(5歲以下)免費。
●2011年時間:7月23日至10月3日9:45am~6:00pm(入場至
3:45pm截止)參觀時間需2~2.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