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六十歲婦人,四年前奉行日行一萬步,天天走二到三小時,一年前覺得膝蓋緊緊、痠痛感,吃保健食品保養。半年前有一天突然雙腿無力,跌坐在地上爬不起來,檢查發現是運動過度,引起膝關節軟骨磨損變形,透過「關節鏡軟骨修平穿洞再生術」,才能動起來。
台北中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周正義表示,健走雖是相對溫和的運動,但過量對膝關節仍是負荷,尤其是五十歲過後,容易有早期退化性關節炎而不自知,會加劇傷害,健走前最好先諮詢骨科醫師。
他說,治療膝關節軟骨磨損變形,除口服止痛藥、針灸、注射玻尿酸關節液黏稠補充劑外,也可使用關節鏡軟骨修平穿洞再生術,促進軟骨再生,患者僅需住院一天,不影響行走。
中山醫院針對超過一千多例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長期追蹤,發現百分之七十患者軟骨確實重新再生,疼痛也改善了,這項手術對年紀愈輕、磨損不嚴重者,治療效果愈好。
周正義說,若關節腫脹變形、形成O型腿等嚴重磨損,需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上了年紀應盡量避免跑步、登山等需要大量使用膝關節的活動,也要盡量避免蹲、跪等動作及手提或背負重物。
周正義建議,正確健走是每走三十分鐘休息十分鐘,若有痠或痛感,就要立即停止。關節不好者可透過訓練四頭肌,如前、後、外側、內側抬腿運動,或游泳等,一旦有任何關節不適症狀,應尋求專業醫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