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陳朝平 資深媒體人
柯達(Kodak)曾經是世界上擁有精密塗布(Advanced Coating)專利最多的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攝影軟片業者的巨擘。數位相機崛起後,柯達沒有能夠掌握這一波數位革命,市場霸業逐步崩解。二○○七年以後,人們幾乎完全放棄了使用彩色軟片的相機,改採數位相機,甚至可以使用附有照相功能的手機和多功能的彩色印表機,來攝取記憶、打印記憶。二○一二年一月,柯達出售專利並申請破產保護,百年老店,就此畫上句點。
二○○○年的時候,芬蘭手機製造商諾基亞(Nokia)和可口可樂同被視為全球最具商業價值的品牌。然而,由於諾基亞多年來專注功能手機和低價手機市場,沒有深耕智慧手機的技術和市場,十二年後的今天,諾基亞不但喪失了手機市場的寶座,甚至還面臨了被iPhone、三星和HTC等智慧手機以及中國大陸的廉價手機聯手夾擊的窘境。
索尼(SONY)又是另一個例子。索尼曾經是全球消費電子產品的龍頭老大,也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電視機消費者心目中的第一品牌。索尼風光的時候,不但買下了美國哥倫比亞電影製片公司,還購併了瑞典手機製造商愛立信(Ericsson),品牌更名為Sony Ericsson,而空前成功的PlayStation,更是許多當今三十歲上下年輕人共同的美好回憶。然而,索尼持續專注於高畫質電視機的設計開發與製造,卻忽略了全球影視產業的變化,電視機早已經不再是年輕消費族群的最愛。二○○二年,索尼首次出現巨額虧損,從那時起便持續陷身在財務虧損的泥沼,不克自拔。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五百年」。這話,似乎在市場上也是合用的。只不過,在科技極速發展的時代,江山確實代有人才出,能否獨領風騷三、五年,都成問題呢!柯達、諾基亞和索尼的例子,都說明了當代企業若不能掌握新科技技術的發展,認清消費市場的變化,即使是最傑出企業也有破產崩潰的一天。
科技和跨國企業的快速更迭變化,源自於寬頻網際網路(Broadband Internet)的普及和行動通訊的發展。
寬頻網際網路將世界扁平化,天涯若比鄰不再是烏托邦,而是每日工作和生活的具體事實;知識的傳遞和辯證,不再是少數精英分子的專利,人人都可以透過全球網路,獲取最新的資訊和知識;後進開發國家的生產和經濟發展,也無須沿襲他山之石,而可以跳躍式地前進。另一方面,行動通訊的發展將世界變成了無縫接軌的空間,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手持終端,都可以接收或發送任何的訊息和內容。這個浪潮縮短了企業學習成長的曲線,「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不再是夢想;新興的企業可以迅速超越擁有百年基業的企業,也不再是神話。而伴隨著這一波寬頻網絡和行動通訊的全球化,我們也有些「非經濟性」的「困惑 」:
●當寬頻網絡和行動通訊結合時,人人都是訊息的來源,人人都是訊息的編輯和傳播者;上個世紀二次大戰後所發展出來的政治學、傳播學理論,究竟還有多少可用之處?
●當行動電話普及率超過百分之百,當行動電話號碼成為人們撥打電話的第一選擇時,根據受訪者家中的固網行動電話所做的民意調查或市場調查,究竟還有多少可信度和可靠度?
●寬頻網絡所帶來的知識革命和瞬間普及,真正做到了「藏智於民」,傳統的知識精英分子還能確定見識高人一等嗎?用二、三十年前拿到的博士學位來衡量一個人的專業水平,還有效嗎?
好吧,再讓我問一個更尖銳的問題——現在在位的、平均年齡在六十歲、在四、五十年前接受前數位時代(Pre-Digital Age)教育的政治領袖們,對於我們所面臨的後數位時代(Post-Digital Age)了解多少?他們提出的公共政策主張和國家發展的願景,真能滿足當前公民的需求嗎?真能給下一代帶來幸福快樂嗎?
寬頻網絡全球化時代,所謂江山代有人才出,指的是存在於世代之間的數位落差。正當我們努力探討國家願景時,若是一味在「前數位時代」的精英分子中尋找答案,怕是緣木求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