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連接中國西南的一條重要快速通道(武)漢宜(昌)鐵路昨天開通營運,成為銜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樞紐,是滬漢蓉高速鐵路的重要「一橫」,把大陸東、中、西部真正串聯起來,這代表著中國醞釀一個多世紀的「川漢鐵路」全線貫通,圓了百年夢。
一九○三年,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兩大宏偉夢想;一是修建三峽大壩,一是建設川漢鐵路。一九○七年,清政府在成都設立川漢鐵路總公司,並在宜昌設機構籌畫宜萬段事宜,詹天佑被聘為總工程師,其預定路線自成都經重慶、宜昌達漢口,全長三千公里。無奈技術、財力等都還不到位,川漢鐵路的修建計畫被擱下。
二○一○年十二月,施工難度最大的山區鐵路宜(昌)萬(州)鐵路率先建成,「川漢鐵路」建設邁出重要的實質性步伐;隨著漢宜鐵路建成,並與宜萬鐵路連通,幾代人翹首企盼的「川漢鐵路」終夢想成真,全線貫通營運。
東起上海、西至成都的滬漢蓉快速鐵路,全長二千零七十八公里,是大陸首條橫向快速鐵路大通道,也是大陸「四縱四橫」客運專線中,最長的「一橫」,漢宜鐵路僅占其中的七分之一。
漢宜段建成後,武漢地區西行入川、川渝地區出行至武漢,由以前的十多個小時縮短至五小時;全長二百九十三點一公里,設計時速二百公里,東連京廣線、武九線、武廣高鐵、合武高鐵和在建的京石武高鐵,西接焦柳線、宜萬線、武康線,中部在荊州與擬建的蒙西煤運大通道相連,漢宜鐵路在大陸鐵路網中起著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銜接作用,也結束了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無幹線鐵路、無客運火車的歷史。
從二○○三年宜萬鐵路動工、二○一○年實現通車,到二○一二年漢宜鐵路通車,中國大陸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耗資四百多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一千八百八十億元),實現了國父修建川漢鐵路的百年夢想。
滬漢蓉快速鐵路全面建設完成,開闢了一條與長江黃金水道齊頭並進的沿江鐵路大通道,可加快中國大陸沿江經濟融合,促進沿江經濟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