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閱讀-- 一本讀不完的隨行書

金多誠 |2012.07.01
952觀看次
字級

是劉若瑀的修行領悟,是優劇場的內在質素,是表演課也是生命修行的課……

劉若瑀三十年前在加州貧窮劇場大師Grotowski課堂上學習的體悟,已點點滴滴化成表演與生命的修為與實踐,如今,這三十年釀就的體悟,已凝鍊成書。書名如此直白:劉若瑀的36堂表演課!

「優人神鼓」帶給我們的是:繞樑三日、氣勢磅礡的陣仗、是雷霆萬鈞的鼓聲,是超越表演型式,在心底若有似無的感悟;而這一切震撼與感動,到底是來自什麼能量?為什麼我們的心靈好似被牽引著,朝向探索自我的路前進?

上、下學期課程相互映照,是表演者的功課,也是我們生命的修為。

閱讀《劉若瑀的36堂表演課》,這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但這答案又似乎不是用思考、用經驗、用學理做分析就可以說得清楚的,但或許可認知到這麼多年來,劉若瑀是如何以行者的心念與腳步,帶著優人走上藝與道合一之路;也可以閱讀到,劉若瑀受教於葛托夫斯基修習表演課所得到的體悟與運用。但,這些並不是這本書的全部,甚至於只能說是一個表相;在《劉若瑀的36堂表演課》每一個段落、每一句話裡都絲絲縷縷地傳遞著一種生命能量,超越了動人故事與字面語句,成就了可以做為「生命隨行書」的價值。

挑戰習性 觀照自我

也許就是因為這是三十年的釀就,作者字字句句都透出一種「真實的醒覺」。從第一堂課開始,不自覺就進入挑戰我們過往習性與觀照自我的學習氛圍中。

全書分成上、下學期,各有十六堂課,大體上看,上學期十六堂課,像是表演的入門課,也可以是探索生命的入門,以大師課程教授內容、學習過程自我感悟為主;下學期十六堂課,透過解說學生們的神祕劇作品,傳達表演的內在質素。

第一堂課,告訴我們「打破時間」。在上課的加州穀倉,沒有現代科技照明、沒有自我介紹、沒有課程計畫的說明;沒人講話交談,就是唱歌跳舞到深夜;不用筆記不用特別解說不用背誦;集合時間,用一對一傳話;安靜離去,沒有交際。僅僅這樣,就完全超出我們的生活經驗,但作者體悟到「當訊息是以一對一的方式傳遞時,這個時間只跟自己有關,只有自己知道,所以自己的行為就會很主動。」而,在那一年的訓練過程中,從來沒有人遲到,也從來沒有人問明天幾點集合。

第二堂課,學習「沒有語言」、學習「安靜」。在加州穀倉課堂上,只用安靜的眼神簡單地打招呼;作者體悟到:「打破了時間,改變習性,打破了內在的被動狀態,讓自己成為一個主動的人,隨時保持一種警覺狀態。」

在第六堂課,學習「聽」。在唱海地歌謠搭配「yanvalu」蠕動脊椎,進行「河流」的訓練中,從自己追求唱對、唱準到明白「聽」在表演訓練中的關鍵。作者說「正在聽,就是當下,就是有機的,就是大家一起創造一個共同的當下;沒有人自我陶醉、自我表現,也沒有自我耽溺,這時大家共同地創造聆聽,共同創造『未知』的樂音。」劉若瑀解釋:優人神鼓表演時,沒有指揮,靠的就是「聽」……有時十人打鼓會看起來像五十人般的雷霆萬鈞。

思索生命 追求真義

這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是一生的隨行書!

三十六堂課並不代表修習的順序,也就是說,可依著次序,一堂一堂順著閱讀、思索,追尋,驗證生命的領悟;但也並不盡然要依著順序,可回應到自己的經歷,對生命進行思索與追求真義的渴望前進。

這也是這本書的奧妙之處,在每一堂課裡,從作者觀念的傳述、思索的理路、真實的體悟和深刻描述的故事裡,在在都能得到觸動與啟發,在此基礎上,我們要作的就是:在自己生活的每一個當下、在人生不同階段,持續「練習」。

在進入劉若瑀的課堂,從學習到自我體悟的過程,常常記著作者所說的,告訴自己:「現在就這樣了解吧,以後再了解以後的了解。」以自在、覺知的心繼續學習!因為,日後還會從現在的領悟中,再有更多的感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