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割稻班 搶救稻作

 |2012.06.27
2180觀看次
字級

【本報彰化訊】「靠政府太慢,不如靠雙手。」彰化縣溪州鄉有不少倒伏的稻作因調運不到割稻機躺在田裡,「過熟」稻穀讓田主夜夜失眠,圳寮社區農婦楊陳桃看了心疼,號召八名義工組成「不老割稻班」協助搶割,發揮農村的互助精神。

七十歲的楊陳桃說,眼睜睜看著稻作倒伏,農民卻束手無策,「我的心跟田主一樣痛苦」。稻作失水過多「過熟」,一旦下雨就會發芽,心血報銷,楊陳桃不忍心,找了幾個好姐妹幫忙,沒想到大家心有靈犀,立刻動身協助割稻。

八名六、七十歲的農婦手持鐮刀,一字排開,俐落地一手抓稻、一手割稻,「早點收割起來比較安心」。田間泥濘,楊陳桃一腳踩進黏稠沃土,眾人合力「拔蘿蔔」解圍。

楊陳桃說,割稻機工人往往因稻田泥濘不願收割,以免機器損壞;在泥濘的田間採人工收割困難重重,兩分多的農地要花一整天收割,但為了讓農民寬心,再累也得趕工。她說:「厝邊的田就是我們的田,互相幫忙是應該的。」

六十五歲的黃月鳳說,三十多年沒拿鐮刀割稻,不到半小時就滿臉汗珠、腰痠背疼。她表示,「我們是阿嬤了」,收割速度慢一點,但會一直做到天黑,隔天繼續做。

「多謝大家,感謝啦!」田主呂姓婦人備了涼茶,要農婦們休息一會。她說,小農種稻收入微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不敢荒廢祖先的田地;稻田從插秧到收成,投入兩萬多元成本,若沒有收成就會泡湯,還要籌錢才能繼續耕作。她說,風雨無情,但村民的溫情讓她覺得很幸運,非常感動。

楊陳桃說,互助本來就是農村重要的價值,只要有人帶頭,村民都很樂意伸出援手。她說,能幫助別人,心裡很幸福踏實,「活動一下筋骨也不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