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和孩子們去茶餐廳吃飯,我們邊吃邊聊天,兒子忽然問我「晚來天欲雪」下面接什麼?我答:「能飲一杯無」。他很驚訝地說:「妳怎麼知道?」我說這首詩是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嘛!大家都應該會啊!我問他怎麼忽然問起這首詩,他指著牆上的字畫回我。他又問了一些,我都一一回答,孩子們很是訝異。
女兒問我多久以前念的啊!怎麼還記得,真厲害!說實在的,什麼時候背的,我也說不清楚了。因為我會背的詩詞,都是小學、國中時,寒暑假閒得發慌,就隨手拿起唐詩、宋詞念著好玩罷了。當時也看了許多世界文學名著,像是《人性的枷鎖》、《亂世佳人》、《刺鳥》等。專科以後老師要我們背的〈琵琶行〉、〈師說〉等,我倒是背不出了,背得最熟的是國中一年級時背的〈長恨歌〉,因為故事太纏綿悱惻了。
兒子話鋒轉到他國小時的糗事。小六時他上課亂說話,又和老師頂嘴,所以老師就罰他下課時抄寫〈長恨歌〉。之後,他每回犯錯,老師就罰他抄〈長恨歌〉,所以這首長詩他也會背了。他姐姐很羨慕我們,說也要拿出唐詩來念一念,不然就輸給我們了。我說現在下雨,地上那麼多落葉,我就想到了:「秋雨梧桐葉落時,落葉滿階紅不掃。」寫夫妻生離死別的深刻:「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女兒說真是太美了,沒錯,這些千古佳句,真是令人讚歎不已!
現在想想,如果小時候就能耳濡目染許多文學作品,讀一些雋永的詩詞歌賦,長大後,面對生活的各種情境,總會有比別人多一些體悟或感覺,這是多麼幸運的事啊!
女兒認為小朋友把古文當唱歌似地讀讀唱唱,其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現在有些學校很熱心的在推行讀經運動,女兒說以後她如果結婚生子,希望能遇到愛帶孩子讀經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