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寶箱】 現代人的健康腸識

文/黃建勳 |2012.06.22
1516觀看次
字級

文/黃建勳

一般人以為大腸只是儲存和排泄糞便,其實大腸也是重要的免疫和解毒器官。大腸功能與健康息息相關,諾貝爾獎得主梅基尼可夫曾說:「人類的死亡從大腸開始」。

大腸直腸癌是國內增加最快速的癌症,也是全球第三常見的癌症。飲食和酒精是大腸直腸癌的重要危險因素。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在二○一○年《癌症研究》期刊,發表三十萬人追蹤七年的大型前瞻性研究,指出紅肉和加工紅肉明顯增加大腸直腸癌風險,尤其增加直腸癌的風險高於大腸癌。

來自肉類的血紅素鐵、硝酸鹽、亞硝酸鹽、以及肉類高溫烹調產生的雜環胺,與大腸直腸癌之間有明顯相關。

許多人不知道動物性食物血中有較多的鐵質,一般肉中的鐵含量不高。如今血紅素鐵既已證實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貧血患者如果還靠吃肉補充鐵質,不僅成效有限,也充滿風險。

英國倫敦皇家學院在二○一一年《英國醫學期刊》,發表追蹤一百九十多萬人的系統回顧和綜合分析研究,發現每天攝取十克總膳食纖維和每天吃十克麥片穀類纖維,都會減少百分之十大腸直腸癌風險,攝取愈多膳食纖維,降低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愈大。

全穀類是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保護大腸的可能機轉包括增加大便量、稀釋糞便中的致癌物、縮短排便時間,從而減少大腸上皮與致癌物質的接觸。腸道細菌發酵纖維的結果會生產短鏈脂肪酸,也有預防大腸癌的保護作用。

全穀類的成分也可能和降低大腸癌的風險有關,包括抗氧化劑、維生素、葉酸、鎂、微量元素、植酸、和植物雌激素等。

肉食動物的腸子既短又直,用來快速排出攝食的肉類,以免消化肉類產生的氨、硫化氫、腐肉素、屍毒等堆積在體內。

人類與草食性動物的腸道既長且蜿蜒曲折,含有許多縐壁和絨毛結構,是用來消化纖維素的絕佳設計,而膳食纖維只存在植物中,可見人體結構是天生的素食者。

攝取膳食纖維和全穀類不但能預防大腸直腸癌,也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肥胖症。多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多吃全穀類代替精緻穀類,會讓您的健康「腸腸」久久!

(作者為台大雲林分院安寧病房主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