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宮以斯帖台北報導】衛生署昨日公布民國九十八年新發生癌症人數及排名,發現大腸癌、肺癌、乳癌及口腔癌增加人數最多,且每六分二秒即有一人罹癌。國健局呼籲,建立健康生活型態、養成規律運動、定期篩檢,才能有效防堵癌症。
九十八年共有八萬七千一百八十九人被診斷罹癌,比前一年增加七千三百七十一人。最新十大癌症排名,依序為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子宮頸癌、子宮體癌。排序與九十七年相同。
調查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罹患癌症,為女性的一點三倍,主因是男性抽菸、酗酒、肥胖等盛行率都遠高於女性。
國健局癌症防治組長吳建遠表示,近十年常見癌症發生率,除子宮頸癌、肝癌、胃癌、膀胱癌下降,其餘都增加。大腸癌增加速度最快,平均每四十二分六秒,就新增一名。
國健局資料分析,到一百年止,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有十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人,其中近四成未完成後續確診。局長邱淑媞表示,約每二十二個陽性者,就有一人證實已罹患大腸癌。
大腸癌盛行率 超越美國
國內五十歲至六十九歲民眾,三十人就有一人大腸有息肉,每三百人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邱淑媞說,國人飲食西化,加上篩檢率偏低,大腸癌發生率約為美國一點四倍,死亡率為美國一點七倍。
她呼籲只有大腸鏡才能檢查出是否有大腸息肉或大腸癌;息肉經切除治療可避免進展為癌症,且大腸癌第零與第一期經治療後,五年存活率高達八成以上。肥胖、高脂質性飲食及缺乏運動,是乳癌、大腸癌持續攀升主因。早期發現治療,能提高癌症治癒及存活率。
善用政府提供 免費篩檢
邱淑媞強調一般所謂的高階健診,儀器靈敏度太高,讓自己嚇自己,反倒是政府提供的癌症免費篩檢比較實際,民眾應多加利用,對自己身體健康負責。
除了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戒檳榔、戒食高油炸高熱量食物,多運動,嚴格控制體重,都有助於減少罹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