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公署為了廉政,破天荒的禁止為人師表參加謝師宴,彷彿唯有只謝不宴,老師才足以保住清廉美名而杜絕浪費惡習。
有個「宴」字,就字面看來,等於大擺筵席而不知節能減碳。事實上,宴會只是聚餐的一種形式,為聯絡感情,大家三不五時總要呼朋喚友吃上一頓,即便由畢業生買單,也是在能力範圍之內,最重要的,它是共同支付,學生再窮,一個人出一個銅板就足以擺宴謝師。這是一個尊師儀式,也是一個感恩時刻,師生在此宴中珍重再見,不也是美事一樁。
但,相關單位好像把這美事複雜化了。
想起多年前,在淡江大學教過幾年藝術欣賞,可能是課程還算有趣,各年級學生瘋狂來選修,兩百多個座位的大教室,學生太多,系別太雜,以至於無從辨識他們會留在學校多久,除非他們要我寫海外留學推荐函,否則我看一年級和四年級根本是同個模樣,一派的天真稚言。
這樣跨系上講台的身分,其實也算流浪教師,因此無福在驪歌初唱時,固定被邀請參加謝師宴,直到要結婚的那年,教到EMBA已入社會的年長學生,他們才顧及人情世故送來一張謝師請帖,日期正是我訂婚那一天,地點也巧合的居然就在同一家餐廳。
於是,那天,我這新娘子創紀錄的居然兩頭趕場,東廂套完戒指,就到西廂和同學合照,不但先生以師丈之名,滿臉喜色團團轉,雙方賓客還串門子,服務員也探頭探腦看熱鬧。
當喜宴遇到謝師宴,竟是如此叫人難忘,時光飛逝許多年,還是忍不住重溫當新娘、當老師的那分溫馨。
以至於,當謝師禁宴變成話題之時,總要客觀的為老師與學生雙方說點話。這份情誼至死不渝,非到鳳凰花開的畢業季才能溫潤,千萬別被官僚封鎖,否則百年不朽的尊師重道也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