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慧三學

慧僧 |2012.06.17
3064觀看次
字級
靜緣息慮,觀照內心。

佛教的六度萬行德目雖然很多,但總括而言,不出戒、定、慧三無漏學。戒、定、慧三學是佛教的實踐綱領,是學佛者所必修的課目,如《翻譯名義集》說:「防非止惡曰戒,息慮靜緣曰定,破惡證真曰慧。」戒定慧三學可以對治貪瞋痴三毒,能克制人們自私的念頭。因此,佛陀教導一切凡夫要清淨持戒,端正行為;要寂靜不動,制止紛擾;要智慧覺照,化除愚昧,才能轉痛苦為安樂,轉煩惱成菩提。也就是說,戒是對治大病的良藥,在大恐怖當中,戒可以作為我們的守護;定是我們身心安定的力量,在危難當中,定可以給予我們安穩;慧是我們前途的明燈,在愚昧的時候,慧可以作為我們的指引。

戒的定義是不當作的不能作,應當作的不能不作。《佛遺教經》說:「若人能持淨戒,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七佛通戒偈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戒律是我們行為的規範,戒律的精神在自發心的清淨受持,在不侵犯,要達到成佛作袓的目標,行為最重要。五戒中的不殺生,就是對別人的生命不侵犯;不偷盜,就是對別人的財產不侵犯;不邪淫,就是對別人的身體不侵犯;不妄語,就是對別人的名譽不侵犯;不飲酒,就是對自己的理智不傷害,進而不去侵犯別人。平時日常生活裡,若能時時「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就是淨化三業。甚至「待人好」,處處為人設想,凡事都能瞭解「因緣果報」的真理,這就是持戒。

定,就是禪定,定是心的收攝,心不散亂而住於一境的狀態便是禪定。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種種煩惱妄想,大都是因定力不足、思想紛擾所造成。因而必須努力修定,才能轉散亂為集中,轉愚痴為智慧,轉痛苦為安樂。《佛遺教經》說:「若攝心者,心則在定,能知世間生滅法相,是故汝等,當勤精進,修習諸定。若得定者,心則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禪定,令不漏失。」

禪就在生活裡,禪不是只管打坐。打坐只是一種心意集中的訓練,是一種養成定力的方便法門,禪者不可耽著在打坐的享樂中,忘了佛教在人間的任務。一個有定力的人,不會被世間的稱、譏、毀、譽、苦、樂、利、衰等「八風」所動。他喜怒不形於色,苦樂不縈於懷,甚至如果修定有成,能把般若自性開發出來,即使面對生死,也能無憂無懼,他就是最快樂,最解脫自在的人了。

佛教重視理性,追求智慧,因為開發般若智慧,才能分辨邪正真偽,斷除煩惱,才能自度度人,究竟解脫。一個人的思想觀念,往往會影響他的一生;學佛修行就是要修正過去不好的習性,改往修來,所以正確的觀念、見解十分重要。我們若能明瞭世間有善有惡、有業有報、有前生有後世、有聖人有凡夫的道理;有善惡、聖凡、三世、業報的觀念,就會知道要攝護三業,行善止惡,才能避免墮落三途輪迴。

《佛遺教經》說:「實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堅牢船也;無明黑暗大明燈也;一切病者之良藥也;伐煩惱樹之利斧也。」

星雲大師說,人間佛教「戒的實踐是服務奉獻,自他兩利;戒的終極是人格完成,菩提圓滿」。「定的妙用是不隨境轉,自我提昇;定的利益是滅除妄想,安忍身心」。「慧的應用是生活行儀,人間慧用;慧的圓滿是同體共生,人間慧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