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閱讀不可或缺的一味

丘光(櫻桃園文化總編輯)  |2012.06.17
1519觀看次
字級

4櫻桃園文化準備邁出第三個年頭之際,正式引介俄國文學重量級大師米哈伊爾‧萊蒙托夫(Mikhail Lermontov, 1814-1841)給台灣的讀者,將他的心理小說巨作《當代英雄》首度翻譯成繁體中文版。我仍按例請契訶夫當我們的出版選書人,看他怎麼評價萊蒙托夫:「我不知道有誰的語言比萊蒙托夫還要好。……如果能寫出像《當代英雄》中的〈塔曼〉那麼好的小說,我就死而無憾了。……我會拿這本書逐字逐句精讀分析,像讀學校課本那樣,我就是這樣學習寫作的。」──我身兼這兩位作家的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我非常能夠體會契訶夫所說的完全不是場面話的讚美。

這部探索心靈的小說,在任何時候讀來都是一個既享受又震撼的閱讀經驗,形式上層次豐富,集遊記、日記、懺悔錄於一體,將五篇互涉的小說及兩篇序文,交織在三位敘事者的講述中,融成一個風格獨特的故事盛宴。它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非韻文體),開創了俄國小說體裁形式的新局,也強化了心理分析的深度,影響並造就了後輩杜斯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等作家,甚至許多當代的作家,其中包括台灣的小說家鄭清文。

閱讀萊蒙托夫 也閱讀自己

萊蒙托夫是繼普希金之後俄國最偉大的詩人,生來性格沉鬱,又自由不羈,加上一生多舛的經歷,使他的創作獨樹一格,小說《當代英雄》正是總結他二十七年現實生活與十三年創作生涯的重要回應。

我們看看他短暫卻耀眼的生命軌跡:從小失去父母照料,讀貴族中學時不服威權干涉校務便退學明志(沙皇視察不滿過分自由的校風而下令改制為普通中學),大學時與教授爭吵(一干同學把教授趕出教室)而轉讀軍校,從軍生涯中被流放兩次,二十三歲時因悲憤普希金決鬥身亡而發表的〈詩人之死〉,譴責沙皇的宮廷權貴謀殺詩人而被流放至高加索,再來與人決鬥又被流放到高加索,最後在二十七歲那年與老同學決鬥身亡,這兩次決鬥他都對空鳴槍,此外,他還談了幾次失敗的戀愛。

從這簡要的生涯記事中,我們不禁好奇,是什麼形成了他這種孤寂的性格、自由的意志、挑戰威權的無畏、嘲戲庸俗的孤傲,以及最可怕的是那不斷挑戰命運底線的危險心靈。這一切在《當代英雄》小說中似乎都給了我們一些線索,當我們循線閱讀,體驗故事的趣味,感受對話獨白的幽微,同時間也會不由得捏一把冷汗,彷彿我們一步步窺見了自己的心理樣貌。這種閱讀萊蒙托夫的震撼感,大概就是他的作品在任何時空下任何人讀來皆有所感之處。

這人在風暴中尋求什麼?

萊蒙托夫可以說是影響我去俄國念文學的第一人。

我大學時代才認識萊蒙托夫這位經典作家,因為之前沒見過他的作品譯本,我便用初學有限的俄文讀他的詩,沒想到讀過就心頭一震,像這首〈帆〉是講他不願做一艘靠在家鄉港灣的小帆船,一心要出海去尋求風暴,因為「彷彿」在風暴之中才有真正的寧靜。在短短幾句詩中你可以想像那種不耽於安逸勇往直前的精神,這種味道如何能夠讓一顆年輕的心平靜下來!漸漸地,我讀更多他的作品,包括這部綜合了他一生思索的《當代英雄》,裡面更明朗地喊出:

為什麼我不想走命運開給我的那條路?

那裡有清靜的歡樂與心靈的平和等待著我……

不,我不願安於這種命運!

我感受到萊蒙托夫的力量,不是激情的力量,那終會消退的,而是來自潛藏在詩句節奏裡的自由意志,那股巨大的力量,我無能掌握,但它就像月引潮汐般經常拜訪我的心。

二十多年過去了,前不久我終於感受到他這股力量,大到讓我開辦櫻桃園文化(當然契訶夫是另外一股力量),決定出版俄國文學作品,去年我著手翻譯《當代英雄》,「彷彿」要給我的青春一個交待。我準備許久仍戰戰兢兢,裡面的難度在於時代,這終究還找得出答案,更難的是在於風格。

我原以為多年來體會萊蒙托夫已頗有所得,重讀時卻仍會迷路在文本中,要一下子將他所擅長的幽微心理轉折譯成中文確實備感艱辛,不過也嘗到無窮的歡樂,像我在文本各處找到遙遙相應的對話(這未必是話語,甚至是一個詞,或一個感嘆),是角色之間的,是人物與內心的,也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或許這就是他最大的風格特點,他讓心靈相通了。這裡就省去美妙的例子,不打擾讀者自行發現其中的樂趣。

因此整個過程中,我一直提醒自己是否用最貼近萊蒙托夫的心去翻譯,是否將他闢出的這條文學道路,開一扇門窗通往現代人的心理。

愉快的是,有那麼一瞬間,我了解他在風暴中尋求什麼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