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生不去學校上課,到處遊蕩,製造問題,不僅師長困擾、父母家人痛心,也是社會負擔。
英國一所社區大學因為曠課率居高不下,改採「彈性上課」策略,開放二十四小時課程,不僅招還中輟生,還提供更多社區學習的機會。
台灣社會上許多人都對中輟生主動關懷,像警察利用派出所輔導中輟生,地檢署辦柔道班練輟學生耐性,替代役男到KTV找中輟生,也有老師利用下班時間到網咖找回流連忘返的中輟生。熱心的李家同教授還籌組慈善基金,請大學生為中輟生輔導課業,還有外籍人士為中輟生補習英文。出錢出力,用心良苦。
相對有些家長對中輟子女不聞不問,一受挫折就放棄。也有老師因缺少耐性,對中輟生有成見,擔心影響校譽,帶壞同學,降低升學比率,表面應付中輟生,暗地裡排斥、放棄,甚至找麻煩、冷言冷語對待,讓中輟生一刻都待不住。
輔導中輟生,熱心、耐心、恆心,三心缺一不可,家庭、學校、社會全力配合才能事半功倍,當然成不成才,還是要靠學生自己覺醒和努力,任何人也勉強不得。
除此,更有創意的政策相輔相成,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