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叢林遇見自己—勇者之路」展於佛光緣美術館彰化館開幕,佛光山教育院長慈容法師(前排右二)、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院長永光法師(前排右三)、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前排右一)等人都前往參與。圖/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人間社記者陳璿宇彰化報導】由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佛光緣美術館聯合策畫的「在叢林遇見自己—勇者之路」展覽,九日於佛光緣美術館彰化館舉辦開幕典禮,在佛學院學生演出「佛門的一天」中揭開序幕。
現場貴賓雲集,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慈容法師、佛光山教育院院長永光法師、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佛光緣美術館彰化館主任妙原法師、草屯禪淨中心監寺如啟法師、彰化縣書法學會創會長洪文黎及佛光人約兩百人與會。
永光法師表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最注重教育,佛光山叢林學院是創建佛光山的第一個建築,四十幾年來培育來自全二十六國家的千餘位僧伽、弘法尖兵,在世界各地宣揚人間佛教。目前佛學院一百二十六位學生素質都很高,光是大專畢業學生就有一百人,此外,佛學院提供學生免費就學,未來畢業後亦讓學生回當地護持佛教,在各地開花結果。永光法師很高興參加這個活動,也樂見學生勇敢走出來介紹自己。
覺居法師也談及,看到佛學院學生精采的表現,又見到「圓門」出口的設計,恍然回到佛學院生活,內心非常感動,他說,還記得當年曾經在圓門集合、跪香的畫面,叢林學院是孕育僧伽的地方,法師都是校友,經過佛學院的教育薰陶,學生的威儀,不管是出家眾、在家眾都很莊嚴,「透過此次展覽,正可以讓社會大眾更了解佛學院的教育內容,矯正一般人對佛學院的刻板印象,以及就讀佛學院一定要出家的錯誤知見」。
「勇者之路」座談會,邀請佛光會西方分會督導李憲三主持,與談人院長永光法師、知信法師、學院學生紀貞伊,一起談論佛學院的特色,如何栽培氣質非凡的人才?如何安排課程,讓青年人獲得身心安定?佛學院為何能吸引世界各國的學生前來就讀?如何應對不同國籍的學生?如何塑造「勇者」?除了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女眾學部外、還有其他佛學院嗎?佛學院要不要收費?透過對談踫撞出智慧的火花。
隨後,由佛光山叢林學院教務處老師妙舟法師為大眾導覽,介紹學生如何做自己、在叢林遇見自己成為人生的勇者;展場內以情境布展手法,帶領民眾走進心靈寶藏的勇者之路。佛光山教育院院長慈容法師亦到會場參觀,勉勵所有佛光緣美術館彰化館的義工,「美術館不只有硬體設備,還有有大家的發心服務,就如佛陀的手腳,讓美術的展覽活動能夠順利推行」。
學生紀貞伊的父母也專程前往觀禮,家住台中的紀爸爸提起女兒就讀佛學院後變得更懂事,不僅訓練出烹飪的好手藝,更懂得體恤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