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流傳於大陸粵北地區的「先有東華、後有南華;東華悟道,南華得道」之說,是指同為千年古寺的東華寺要早於南華寺,而六祖惠能大師也是先到東華寺修禪才至南華寺。如今,禪宗祖庭南華寺早已享譽海內外,而曾破敗的東華寺,也在現任住持萬行法師歷時十年的努力下,重新屹立於世人面前。
東華寺原名靈鷲寺,位於粵北翁源縣城東郊的東華山中,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西元五○二年)由印度智藥三藏禪師始創,至唐代六祖惠能大師於黃梅受衣缽,南歸經此寺隱修,重建靈鷲寺並改稱東華寺,香火鼎盛時期住有數百名僧侶。清天順年間改為東華院,文革期間僧散寺毀,僅剩斷壁殘垣。
「重建千年古寺,是因與東華寺有佛緣。」一九八九年,十八歲的萬行法師在廈門市南普陀寺出家,二十四歲前往喜馬拉雅山腹地一個湖心島上閉關修禪。一九九七年,萬行法師雲遊至翁源東華山,得知此處原有座千年古寺,當時山中僅有一處傳說是六祖閉關修禪的「惠能洞」尚完好無損。
「東華寺與南華寺同為禪宗一脈,建寺時間比南華寺還早二百年,如今南華寺聲名鼎盛,東華寺怎能消失於世間。」於是,萬行法師發願重建東華寺,並進入「惠能洞」閉關潛修三年。萬行法師二○○一年出關後,籌建重修古寺。
「重修古寺需要大量資金,我一個僧人身無分文,只能靠四處講學來籌集善款。」為籌措資金,萬行法師在各地講授佛學,五年後,知曉東華寺的信眾愈來愈多,重建古寺的資金也逐漸增多。二○○六年,萬行法師重建東華寺,為節約資金,完全不懂工程的他凡事親力親為,歷時十年,山門、大雄寶殿、藏經閣……一棟棟古樸的建築逐漸修建完畢,千年古剎東華寺又重新屹立在東華山上。
翁源縣旅遊長張慧霞表示,重建後的東華寺建築面積有二萬多平方公尺,依山而建、氣勢恢宏,吸引了眾多來自海內外的遊人和信眾,前來祈福、遊覽。
日前,為供奉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陳明金贈送的五百尊彩瓷羅漢珍品,東華寺正在修建嶺南最高的佛堂「了塵閣」。據有關人士透露,東華寺及其附屬工程建成後,可望成為亞洲最大的佛教聖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