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七日起,從中部開始陸續關閉類比電視訊號,台灣進入「數位電視元年」。數位電視已經開播超過八年,很多民眾卻是等到家中電視突然變成一片漆黑,才了解政府要推動「電視數位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先進國家早台灣一步推動電視數位化。一九九八年,英國開始推動電視數位化,由英國公共電視BBC與其他四家電視共同成立新的數位電視公司,提供免費數位電視服務。
美國則是以家戶為單位,發放面額為四十元美金的機上盒消費券。義大利政府在二○○七年採取數位接受設備補助計畫,給予民眾相當於售價八折的個人所得稅扣除額。
相較於歐美推行數位電視時多有補貼,我國政府僅對低收入戶補助,因此當政府關閉類比訊號,很多民眾發現家中電視不能看時,才急忙採購機上盒,卻發現機上盒售價有的要價數千元,是一筆意外且不小的花費。
民眾抱怨,購買機上盒,簡直是「變相漲價」!電視數位化是政府的政策,政府應該全面補貼機上盒,不應由民眾買單,如此電視數位化的推廣才會成功!
張兆玄(台中市/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