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陳志鴻表示,部分醫師治療高血壓可說「不及格」,是國內高血壓患者病情無法獲得控制的原因之一,已向國健局申請計畫,進行醫師的再教育。
陳志鴻表示,依流行病學推估,台灣約有四百萬高血壓患者,大約每四人中就有一人罹病,年紀大比率愈高,但只約六成患者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其中約九成就醫服藥,但不到三成獲控制。
患者病情無法獲得控制,除有些患者拿了藥未按醫師指示服用外,還有是醫師治療的能力不夠。
他表示,不只心臟內科醫師會開給患者高血壓藥,包括家醫、內科、甚至外科等科別,都會開藥,有些醫師治療能力「不及格」。
例如,目前學會建議血壓必須控制在收縮壓一百四十毫米汞柱、舒張壓九十毫米汞柱之下,但不少醫師仍停留在收縮壓一百五十毫米汞柱以下的舊觀念,兩者相較,發生心血管疾病與中風的比率可大幅下降三到四成。
有些醫師認為「目前沒症狀,一百五十還可以接受」,但高血壓本來就是預防重於治療,等發生症狀已來不及。還有三分之二以上患者無法用一種高血壓藥物控制,必須用二種、甚至三種,不少醫師仍習慣使用一種。
學會已印製高血壓治療指引,詳列各項治療準則,包括如果高血壓合併有心臟病、腎臟病及糖尿病等,該如何治療,各項藥物禁忌症等,初期將以台南市做為範例,由醫師公會將指引發給市內三千多名醫師,再舉辦相關教育,加強各科醫師治療高血壓的能力,若成效不錯,盼推廣到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