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蛟龍出動 挑戰7000公尺海底

 |2012.06.04
1132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載人深海潛水器「蛟龍」號昨天出海,約一周後在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附近,挑戰七千公尺載人深潛的紀錄。中國是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蛟龍」號經過一千、三千和五千公尺的海試,今年挑戰七千公尺的終極目標。

據新華社指出,「蛟龍」號昨日由「向陽紅○九」船承載,駛離江蘇江陰前往馬里亞納海溝。伴隨「向陽紅○九」的是「海洋六號」科學考察船,它已對海試區域進行了調查,提供基本海洋環境保障。

報導指出,下潛深度增加二千公尺,壓力增加二百個大氣壓,「蛟龍」號的抗壓性和密封性將接受嚴格考驗,因為它的設計最大下潛深度就是七千公尺。

「蛟龍」號的潛航員有三位,一是從國外返回大陸的葉聰,另兩位是大陸首批潛航員唐嘉陵、傅文韜。「蛟龍」號的下潛、上升、功能操作、故障排除全靠他們,在水下需要連續工作十小時以上,身處漆黑海底,對身心將是巨大考驗。

「蛟龍」號下潛到七千公尺海底後,並不立即返回,而要對各個功能進行驗證,取得第一手實驗數據和資料,並且要抓取水下生物和海水樣品等。「蛟龍」號是大陸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八六三計畫)的重大項目,預計七月中旬返回青島。

報導說,由於陸地資源日益緊缺,探測深海資源已成為世界各國致力的項目,目前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等都擁有深潛器和深海保障基地,美國的「阿爾文」號深潛器在一九六○年代就可下潛至四千五百公尺,俄羅斯和日本的深潛器則可潛至水下六千公尺左右。

報導說,大陸的深海探測起步較晚,「蛟龍」號於二○○九年開始海上試驗,與世界先進深海科學和技術水準「存在較大差距」。但大陸的深潛技術將高度開放,國外科學家也可以搭「蛟龍」號下潛。

「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表示,今年三月,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柯麥隆乘坐潛水器到達馬里亞納海溝一萬零八百九十八公尺深海底,引起轟動。他是世界上第三個到達馬里亞納海溝底部的人,的確是壯舉。徐芑南說,「蛟龍」號的目標是要帶三個人到海底深處進行資源調查和科學研究,潛水器要在海底進行巡航,要有自動控制能力,能沿著海底平原、山坡進行調查活動。海底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地質條件都要到達,要有很強的巡航和作業能力。「蛟龍」在五千公尺深度重複使用上千次都沒有問題,在同一個時段內可多次下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