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掀起檢討醫界「內、外、婦、兒科四大皆空」的話題,其實「生、老、病、死」生命教育四大皆空才是更大的隱憂。許多國人不能接受病情惡化或死亡,導致醫療糾紛頻傳,也讓醫護人員紛紛怯步。其實,肯定靈體的存在與永恒,不僅能坦然面對肉體的生死,也符合自然科學所追求的目標。
暢銷書《前世今生》作者布萊恩.魏斯,是名校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生,也是接受正規訓練的主任醫師和權威的心理醫學教授,他曾經是堅決的無神論者。
某日布萊恩為病患作催眠治療,無意間經歷到一位名叫凱瑟琳女子的前世回溯,他驚愕萬分,開始進入「輪迴」與「靈魂」世界的探索,尋找科學與神學的交集。
為解決心中的困惑,布萊恩重拾念哥倫比亞大學時比較宗教學的課本。發現《聖經》舊約和新約中確實提到輪迴轉世,到了公元三百二十五年,羅馬君士坦丁大帝將新約中關於輪迴轉世的內容全都刪除。
目前有不少輪迴轉世的研究和出版物,是由知名臨床醫師和科學家發表或加以驗證的。穆迪醫師研究過一百多個「臨床死亡」再度復活的案例,使他成為瀕死經驗研究領域的權威。
他在《死後的世界》中描述瀕死經驗是「漂浮的感覺,靈魂從天花板角落看著自己的屍體,並體驗到寧靜與安詳,時間不再具有任何意義。靈魂感覺被引至一個黑暗的隧道,隧道的盡頭閃著耀眼的白光。當你進入白光中,你所愛的人或某位宗教人物會來歡迎你,然後你會回顧自己的一生。」
令人驚訝的是,許多住在世界各地的人都不約而同地描述這樣的經歷。不少人表示瀕死經驗使他們更加珍惜生命,對人際互動更為關注,並更有決心去實現人生的目標。
同樣神奇的是,台大校長李嗣涔做實驗時,曾讓一些具有手指識字能力的小朋友,觸碰與宗教有關的字彙,例如佛、菩薩、耶穌、希伯來文的上帝等,結果他們腦中出現的不再是字,而是閃閃發光且微笑的人像。
原來,宇宙的時空遠比我們所知寬廣,科學尚未能解答的並不代表不存在。對天地萬物保有一顆開放和虔敬的心,才會讓我們超越生死的執著,返回真理的家鄉。
(作者為台大雲林分院安寧病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