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許多人聽到俗稱陰廟的「有應公廟」,會害怕的不敢靠近,然而台南市文史工作者許平卻花了十多年的時間,研究北門、左鎮等地區二百三十九間的「有應公廟」,並出版《台南市鹽分地帶有應公信仰研究》一書,全台少見。他強調,許多「有應公廟」紀錄著台灣開拓事蹟,正史裡找不到,有悲傷也有靈異,應該有更多人投入研究。
「很多人會害怕有應公廟,可是對我來說卻很親切。」從小,許平家中祭拜「好兄弟」,住家旁也有有應公廟,加上近二十年研究地方文史,蒐集到的有應公廟資料愈來愈多,才想到把有應公當成研究主題。
許平指出,有應公大多都是冤魂作崇後,地方建廟祭拜,以平息紛亂,最多的是投河、意外落水、船難等水流屍,還有戰亡、車禍、謀殺等而被設為有應公廟,較特別的是外國人及牲畜受祭拜的有應公廟,每一間廟都有特別的故事。
雖然少有人會到陰廟請求分靈,但南鯤鯓著名的囡仔公廟卻例外。相傳囡仔公與五王廟主爭廟址,鬧得地方不平靜,信眾請來眾神協調,最後決定兩廟共立,有五王廟就有囡仔公廟,信眾認為囡仔公法力大增,因此現在有一百多尊分身。
很多人問他調查過程中,自己有沒有遇到靈異?他覺得有應公並沒有害他,反而是很多廟經年毀壞,他的調查讓冤曲再次受到張顯,而被有應公保佑,像是調查時曾肚子痛,就醫後才知道是盲腸炎拖延,發炎處已爆開,但意外的是竟然未發生更嚴重的腹膜炎,而是被壞死組織包住,醫師嘖嘖稱奇,他覺得冥冥中受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