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惜資源】 大自然中尋寶樂

宋隆俊 |2012.05.29
1105觀看次
字級

民國五、六十年代,台灣經濟剛起飛時,鄉下家庭仍多貧困,因此無不卯足全力想盡辦法找尋可用資源,讓生活改善一點。那資源在哪兒,又如何尋找呢?其實免費的補給品就在大自然中。

每當秋冬稻子收割期間,我們小孩子就會揹著竹簍,到別人家的田裡撿拾稻穗,不用兩個小時即可撿滿一簍筐。另外,在沙田裡翻找零星的地瓜、土豆等,也都能收穫多多;還有在廢棄瓜園裡,也會盡所能的把隱藏在草叢中的瓜給找出來,拿回家享用。

收割後的稻田大都會蓄水養田,野放的雞鴨鵝在田間覓食時,常會不經意的下蛋,此時在水田雜草中摸蛋兼洗褲,最是樂事一樁。而免費的荷包蛋、菜脯蛋更是顯得特別香又營養。

雖然農家最痛恨颱風來襲,擔心農作物一夕之間化為烏有;但颱風過後,村民卻像黃蜂出巢般,到樹林子、河邊搶拾斷木、漂流木,曬乾當薪柴燒,還可撿擱淺的魚蝦,可惜這般景象已難再見了!

到人家的果園撿拾被風吹掃落的芭樂、蓮霧……等水果,又可以大大省下一筆水果錢……

那年代雖然窮苦,但種種撿拾的樂趣卻非現代小孩所能體會的,更可貴的是,讓我們至今仍能保持勤勞、不暴殄天物的好習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