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問問自己:我是誰? ──關於《交換》

文/臥斧(文字工作者) |2012.05.27
1478觀看次
字級

我是誰?為何我在這裡出現?我是誰?為何我長得這副嘴臉?──〈我是誰〉,黃舒駿



在卜洛克(Lawrence Block)的小說《烈酒一滴》(A Drop of the Hard Stuff)中,有這麼一個段落:

主角史卡德還在當警察的時候,有回遇上證人站在雙面鏡牆後頭指認嫌犯;證人極有信心的指出一人,但其實那人是位市場副理,只是來幫忙充人數的。助理檢察官對史卡德表示,這位副理是個極好的人,但來幫忙充當嫌犯時已經被誤指出來三次了,史卡德自己也覺得這人好像長得有點不大對勁,助理檢查官解釋:「我覺得是他的嘴唇歪了些。其實肉眼看不太出來,不過整張臉就會因此顯得有那麼一點點不對稱,所以很難讓人信任。」

在北歐神話當中,也有這麼一個故事:

女巨人史嘉蒂找到北歐眾神所在的阿斯嘉特,揚言要報殺父之仇;諸神為了平息她的怒氣,不但提出種種補償、以滑稽的舞蹈逗她笑,還答應讓她與一個神結婚,加入神族──不過,她只能透過觀察每個神的腳,來選擇自己未來的夫婿。史嘉蒂認為:要選丈夫,自然要選最英俊的光明之神巴德爾,巴德爾這樣俊美,一定也有最好看的腳。於是史嘉蒂滿心歡喜的挑出自己認為最漂亮的腳,宣布自己選好了丈夫,不料她選中的不是巴德爾,而是另一個神;雖不願意,但史嘉蒂仍遵守諾言成婚,可惜的是,這段婚姻並沒能維持太久。

這兩個出自現代小說和古老神話的橋段,精準的反映了我們怎麼「識人」。

我們大抵都是從外貌開始去認識人的。當然,因為大多數人習慣以視覺為認知外界的主要刺激來源,所以得先從他人的外在形貌去識別另一個存在;但在許多情況下,我們甚至會在初見到他人外表的時候,便下意識的從外表的種種,去揣想他人的其他種種:胖子可能貪吃、瘦子可能神經質、五官有點怪可能就不是好東西、長得漂亮或俊秀可能就是個能夠託付終生的對象。這些從見面初始便會開始自動產生的想像,有時會因漸漸熟稔而產生修正改變,有時也會因為沒有這樣的機會而成為我們對他人的唯一印象,而有些時候,這些因外貌而生、不見得正確的第一印象,會讓我們決定是否要真正去認識這個他人。

更有些時候,我們也透過類似的方式,認識自己。

是故,當艾力克一早醒來,發現自己身處一個陌生的房間、陌生的家庭,連從鏡子裡回望自己的都是張陌生的臉時,不由得陷入混亂。早報上的日期,是他入睡那天的六個月後;身旁的家人,他一個都不認識;而且,現下從頭到腳,都不是他熟悉的那具、他原來認為可以代表「自己」的身體。

《交換》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艾力克遇到的問題可以分為幾個層面:其一是他必須搞清楚自己出了什麼事?怎麼會在一個別人的身體裡醒來?原來的他怎麼了?而現在這具身體的主人又怎麼了?其二是他會發現,在現實中各種與個人定位有關的物事,不管是家人、友伴、身分學籍,甚或上網的帳號密碼,都只與這具軀體相關;艾力克就像一個半途上台的演員,忽然進入一個他完全沒有頭緒的角色,但戲還在繼續,他該怎麼辦?

自願或被迫交換身分,是小說中不算少見的題材。

在大多數的故事中,主角在套上不同身分之後,會見識不同階級的眾生樣貌、會經歷與自己原有人生無涉的種種冒險;但在《交換》這個故事裡,作者馬丁‧貝德弗將想要探討的種種,全都聚焦在一個主題上頭──事實上,貝德弗的這個企圖,從英文書名《Flip》就可見一斑──Flip不但是艾力克的新身分「菲力普」的綽號,也有「翻轉」的意思。艾力克與菲力普的長相體態截然不同,在成長過程中所發展出來的個性及人際關係也完全兩樣:菲力普長得帥,有適合運動的體能,簡簡單單就能迷倒許多同齡少女,還有好幾個漂亮女生自動投懷送抱,對一個青少年來說,這些都是很吸引人的優點;但艾力克在如此「Flip」人生之後,當真可以過得幸福快樂嗎?

這是艾力克要面對的第三層問題:他該好好當菲力普?還是設法變回艾力克?

隨著情節的推展,艾力克一一思索這些問題,在每個轉折處考慮自己該怎麼向未來前進;舊日的種種很難再回歸,新導師的經驗也替他指出方向,但艾力克仍迷惑著、顛躓著,試圖替自己找出一個最適切的方向。直到他終於了解,一切問題的核心,是他必須弄清楚:真正的自己,該是怎麼樣的?

是的。認識真正的自己,正是《交換》的主題。

不在於如推理小說般循線找出消失的六個月間發生了什麼,不在於「靈魂撤離」這件事的真偽與否,貝德弗透過這個奇妙的故事,想要訴說的,是每個人身為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最要緊的事,正是對自己的透澈認識。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各自的優點缺陷、愛恨痴嗔,唯有對自己有了包括內在及外在的全盤認識,才能決定自己人生的樣貌,用什麼姿態開展自己的未來;而通透的弄懂了自己,也正是遭遇一切問題時,最基礎的面對態度。

問問自己:「我是誰?」吧。這是艾力克的故事。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課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