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生署昨天公布一○○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報告,國人死亡時鐘往前縮短十一秒,男女平均壽命差距拉大,女比男長壽六點七歲,創歷史紀錄;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三十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去年共有四萬二千五百五十九人死於癌症,男性占百分之六十四、女性占百分之三十六,男性死於癌症的人數幾乎是女性的兩倍之多。
最新十大死因分別為惡性腫瘤(百分之二十八)、心臟疾病(百分之十點九)、腦血管疾病(百分之七點一)、糖尿病(百分之六)、肺炎(百分之六)、事故傷害(百分之四點四)、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百分之三點九)、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百分之三點四)、高血壓性疾病(百分之三)、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百分之二點九)。
去年國人死亡人數十五萬二千零三十人,平均每三分二十七秒就有一人死亡,與九十九年相較,國人死亡時鐘往前縮短十一秒。內政部初估,一○○年國人平均餘命,男性為七十六歲,女性為八十二點七歲,與九十九年相較,女性維持不變,男性減少零點二歲,成為近十年來罕見現象。男女平均壽命差距六點七歲,更創歷史紀錄。
根據衛生署分析,國內男女壽命拉大的主因,在於去年死於癌症的男性人數遠高於女性,女性死於惡性腫瘤一萬五千五百一十四人,男性則有兩萬七千零四十五人,多了一萬一千五百三十一人。
衛生署分析發現,造成男性平均餘命變短的原因,還包括男性死於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腦血管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疾病的人數明顯增加。
與十年前相較,國人平均壽命愈來愈長,但最新國人「主要死因發生時鐘」卻愈來愈短,去年國內每十二分二十一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前年十二分四十八秒。一○○年每三十一分五十秒就有一人死於心臟疾病,九十九年則是三十三分三十二秒。
衛生署發現,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是影響國人七十歲以下平均生命年數損失的主要疾病,患者平均少活了十九點二年,其次為心臟疾病少活十五年、癌症十四點五年、肺炎十四年。分析一百年男女十大死因,除了癌症、心臟疾病等前一、二名排序相同之外,其餘都不一樣。男性死因第三至第五名分別為腦血管疾病、肺炎、事故傷害。女性則為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及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