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依就業、所得與健康等標準所做的最新調查指出,美國是所有工業國中人民最富裕的國家,但人民平均壽命僅七十九歲,低於OECD平均的八十歲水平,人民生活最快樂的國家則由澳洲拔得頭籌,驗證俗話說的「金錢買不到快樂」。
美國儘管歷經金融風暴,近年經濟成長持續疲軟,但與其他位於歐洲、亞洲與美洲的工業國相比,國民平均收入水準仍穩居第一,生活滿意度也高於各國平均。據OECD公布調查,美國平均家庭年收入為十萬二千美元,傲視所有工業國,緊追其後的是瑞士,平均家庭年收入為九萬五千美元。
素有「幸運國度」之稱的澳洲,則為所有工業國中人民生活「最快樂」的國家。該國因躲過歐洲經濟危機,又碰上百年一見的天然資源繁榮熱潮,使國民幾乎達到充分就業,「幸福」指數超越挪威與美國,獨占鰲頭。在OECD調查的十一項指標中,澳洲有十項指標平均分數達七點四分,優於各國平均的六點七分,但「是否對日常生活看好」一項,則不如美國、愛爾蘭及西班牙。
OECD的「幸福生活指數」(Better Life Index)報告針對三十四個會員國,依十一項標準進行調查,其中包括居住、就業、教育、健康、環境、工作及生活滿意度等。其中美國的住房可負擔能力遠高於其他各工業國家,家庭平均住房開銷約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低於平均水平百分之二十二。美國家庭的生活滿意度也高於平均,但仍低於歐洲的丹麥、挪威與瑞士。
不過,美國的工作生活平衡指數偏低,雖高於墨西哥、土耳其與日本,但低於丹麥、比利時,甚至西班牙等工業國。
至於亞洲的日本,幸福生活指數名列二十一,比去年下跌了二名,主要的原因是工作過量。
日本在十一個評價領域中,在「安全」居第一名,「教育」也獲得第二名,可是在工作生活平衡指數,日本掉到第三十四名。根據統計,百分之二十九點五的日本人一周工作五十小時以上,一天內休閒、睡眠和用餐所占的時間為百分之六十,低於OECD各國平均值百分之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