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黑皮膚的國務卿,線條未必是鋼硬的,時尚雜誌「浮華世界」還評選她為全球衣著最佳女性之一;馬友友到白宮領取美國國家文藝獎章時演奏布拉姆斯的作品,一旁鋼琴伴奏的也是她。
她叫賴斯,最近因和也是單身的加拿大外長馬凱一張合照而成為華府八卦大熱門:「吃這頓飯連親密都談不上:現場有十四名助理和六名安全人員。」馬凱忙著喊冤:「這根本是一頓燈火通明的晚餐。」
巧妙周旋在成功男士之間的賴斯選擇機智的回應:「如果上帝安排我和某人結婚,就一定會把那個人帶到我面前。」
一九六五年,一個十一歲的美國黑人女孩子隨父親來到首都華盛頓。在白宮參觀時,父親鼓勵她長大後要當美國總統。她回答說:「早晚我會在那座房子裏工作的。」
這就是賴斯成長的故事,如今被媒體稱為華盛頓「最有權力的女人」,甚至有人大膽預測,她可能是下一屆總統。待字閨中的她是在種族歧視中長大的,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出生於亞拉巴馬州的伯明翰。雖然當地種族隔離盛行,但她沒有像大多數黑人那樣受到種族歧視的傷害。賴斯的父親在取得神學碩士學位後,接管了由其父親創立的教堂,後來他擔任了丹佛大學副校長。到賴斯出生時,這個黑人家族已有了比較高的社會地位。
賴斯小時候是個「神童」,跟著當小學音樂教師的母親學彈鋼琴,四歲時就開了第一個獨奏音樂會。賴斯家相信一條嚴酷的真理:只有當孩子們做得比白人孩子高出兩倍,他們才能平等;高出三倍,才能超過對方。
但這位神童在學業上並非一帆風順,學校的顧問對賴斯的父母說,她不是一塊上大學的料。賴斯驚呆了,但她還是為目標繼續努力。十六歲進入丹佛大學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夢想成為職業鋼琴家。但是,在著名的阿斯本音樂節上,她受了打擊。開始重新設計自己的未來。她發現了新的目標——「國際政治概要」,這一課程撥動了她的心弦:「就像戀愛一般……我無法解釋,但它的確吸引了我。」二十七歲的賴斯取得博士學位後,進入史丹佛大學國際安全和軍控中心繼續從事研究。不久,她被史丹佛大學聘為助理教授。
「白宮夢」的完成從是一九八八年大選後,老布希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把賴斯攬到門下,讓她主管蘇聯事務。她常到老布希家中做客。老布希把她當作女兒一般看待,而小布希則如此形容:「美國將會發現她是一個聰明人,我相信她的判斷。」
小布希當選美國總統後,賴斯擔任了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她十分敬業,常常是早晨第一個見到總統、晚上最後一個離開總統的人。
賴斯有一個外號「好鬥的公主」。一方面因為她的強硬對外政策和現實主義理論,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她的個性。她經常笑容滿面,很少高聲說話,但骨子裏充滿了堅定的信心和力量。一次,前國務卿沒有預告就突然來到總統的橢圓形辦公室,想向總統進諫,沒想到被賴斯擋了駕。她說:「今後一切涉及美國外交的事都得經過我,任何人都不得例外。」對方氣得吹胡子瞪眼,又無可奈何。
在外交領域,跳過芭蕾的賴斯長袖善舞,足智多謀。她是布希的導師和秘密武器,美國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執意發動伊拉克戰爭,導致美國與歐俄之間出現齟齬。賴斯教他了三招:教訓法國,忽略德國,寬恕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