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博士文憑愈來愈不值錢,部分校系已出現「報名就上」現象,台成清交等頂尖大學也難例外,校方擔憂招生素質。教育部高教司呼籲大學要控制招生品質,不適合的學生不要收。大葉大學校長武東星表示,大家傳統觀念是學歷愈高愈好,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現在具有博士身分找工作,反而是阻力。」
台成清交等校博士班最近招生,報名人數延續近年下降趨勢,今年再降一成六到兩成,不少學校總招生人數已與報名人數相近。台大不少系所招生名額甚至多過報名人數,校方開始擔憂招進學生素質。
博士班招生報名人數年年下降,反映了博士量太多,吸引力不再的現實狀況,頂尖大學也是如此。台大九十九年報名人數還有兩千三百多人,去年跌破兩千,今年再降到一千六百多人;成大今年只剩七百多人;清、交今年都不到五百人。更慘的是,清、交和成大,總報名人數只比招生名額多一點。
不少大學不諱言,「要念頂大的博士班比進碩士班要容易很多。」以成大去年碩博士錄取率來看,碩士班錄取率平均只有九點六八,但博士班高達近六成,不少系所更達百分之百,「報名的就錄取。」
投資五年讀博士學位,求職時卻不見得加值,因為教職已經飽和,許多博士畢業後必須到產業界求職;不少人一路念到博士,最後卻只能在學校兼課,月薪不到兩萬,低於基本工資;很多博士根本找不到工作。大葉大學校長武東星說,台灣的大學及系所,資源相差很多,「培養出的博士品質良莠不齊,即使名校也是如此。」
台大教務長蔣丙煌表示,博士班報名人數愈來愈少是普遍面臨現況,台大也警覺到台灣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的問題,將在六月初召開的教務共識會議討論博士班是否要減招。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博士班報名人數下降除了少子化,也跟產業環境有關,台灣的博士數量太多了,因此報名人數下降其實是好事,全面降下來,是自然調節。
東華大學校長、中研院院士吳茂昆說,博士就業情況不好也跟課程不活絡有關,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增加跟產業互動。這幾年學生念博士興趣下降,顯然已考慮到就業問題,「念的人數減少,沒什麼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