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佛陀傳音樂劇》,佛光人變成「追星族」。圖為佛光會雙和第四分會長鄭淑美(左起)、林翠珍、佛陀傳音樂劇演員、藍亦青一同合影。
圖/人間社記者林洛瀅
圖/人間社記者林洛瀅
【人間社記者陳秋玉大樹報導】菲律賓佛光山藝術學院專程來台演出「二○一二年佛陀傳音樂劇」,五日首場在佛陀紀念館大覺堂登場,演員以撼動人心的歌聲、舞姿,牽引逾兩千位觀眾隨著劇情跨越二千六百年的時空,融入佛陀的生命時光。
為慶祝國定佛誕節暨母親節,由菲律賓佛光山藝術學院四十五位學員擔綱演出的《佛陀傳音樂劇》,詮釋悉達多太子的成佛歷程。由不知人間疾苦、享盡優渥權勢的太子說起,直到太子與耶穌陀羅公主成婚後,轉而思考人生的意義為何?他的子民是否和他一樣的幸福快樂?悉達多太子因為看到百姓的「老、病、死」,在驚嚇之餘,為百姓的痛苦感到難過外,更不明白為何人會有老病死的問題。
就在疑惑之際,悉達多太子巧遇一位沙門解說脫離生死的究竟之道;他體悟到,有朝一日他心愛的妻子和擁有權勢的父親淨飯王,最終都脫離不了死亡。為尋求解決之道,太子離家到森林修苦行,歷經六年的修行,終於找到解決之道—遵循佛教的中道修行理念,生活中實踐「八正道」。
整齣戲的張力緊湊,壯闊的聲光,加上撼動人心的歌詞,讓觀眾感情也隨之激盪,思考生命的課題。尤其悉達多太子在成佛後,詮釋出家才是究竟之法,懾受一度誤解他的五位侍者,成為弟子五比丘一劇,讓觀眾報以綿長的如雷掌聲,對演員精湛的演出表達讚賞。
演出後,佛光山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致詞表示,這是佛陀紀念館落成後,第一次在大覺堂演出的音樂劇,與會的每一位觀眾與貴賓都在創造歷史。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一生推動教育,除了有僧伽教育,還有社會與信徒的教育。二○○七年大師到菲律賓弘法時,看到當地的青年在音樂和舞蹈上很有天分,認為應該為他們鋪一條路,讓全世界的人分享與認識他們的才能。因而在菲律賓宿霧成立了藝術學院,招集當地大學生、知識分子及各界人士創立這個團隊,團員中有天主教、基督教、甚至還有回教徒。
大家打破宗教的藩籬,只希望把釋迦牟尼佛的慈悲、偉大人生介紹給全世界的人認識,慧傳法師說,劇中扮演佛陀的演員是天主教徒,而飾演五比丘的演員中也有一位是回教徒,如此的組合不就是全世界和台灣寶島所需要的嗎?「因為有共生吉祥的概念就不會分彼此,這個世界就不會有戰爭,家庭會和順、社會和諧、世界也和平。」
有大樹區公所民政課課長張景量、藝術家陳甲上、王五謝及林勝雄、中山高工校長陳國清、漢埔國中校長楊雅心、外聘老師黃美玲、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段長戴宗鴻、屏東地檢署檢察長羅榮乾、宏願寺導師真化法師、宏願寺住持如通法師等貴賓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