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留宿 視親母照料

 |2012.04.29
1141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東訊】八十歲林某丹與五十八歲譚生興,這對沒有血緣關係的「母子」,相隔三十年才相會;當年她照顧他半年,視如親子,如今他孝心回報,願照料她終老。

五年前林某丹在署立台東醫院一場義工活動上看見「譚生興」這個名字,直覺「好熟悉」,細問背景,確定是大兒子洪祥德讀初中的同學,一九六九年她曾收留他同住。

林某丹說,當年普遍經濟不佳,丈夫身為台鐵貨運服務站員工,要養一家七口已是負擔,但聽兒子說,同學譚生興每天要搭一個多小時的火車到台東市求學,心生憐惜,決定邀他共住。

初見譚生興,見他穿著以草繩縫補的破舊球鞋,她提醒,以草繩補鞋像辦喪事,不適合,譚生興回她「反正我爸爸已經過世了」,她才知譚生興出身單親,更覺不捨。洪家小孩都睡大通舖,林某丹卻為譚生興準備獨立小房間,半夜蚊子多,她不捨沒蚊帳的譚生興睡不安穩,夜夜為他點蚊香驅蚊。

譚生興說:「當年才十四歲,很多細節都忘了,但最記得某丹媽媽做的包子、梅干菜包,是我最難忘的味道。」他說,家中經濟不好、三餐不濟,「那段有某丹媽媽照顧的日子很幸福。」

升初三的暑假,譚生興考量家中經濟改讀士官學校,不再回洪家。林某丹說:「我失落了好一陣子。」直到一九七八年的中秋節,譚生興退伍,不再過著輪調外地的生活,回到當時還住在台鐵宿舍的洪家拜訪,按記憶尋找房屋卻找過頭,背後忽然聽到林某丹叫:「那不是譚生興嗎?」「母子」隔十年歡喜再見。

沒多久,洪家遷離舊宿舍,雙方再度斷訊,這段「母子緣」,卻在一場醫院義工活動上再度牽上線,事隔三十年才發現,原來兩人住家距離不到十分鐘腳程,卻始終沒見上一面。

林某丹的五個孩子在外地各有成就,都想接她過去享福,但她不習慣外地生活,堅持住在台東,譚生興見狀,答應代為照顧。譚生興說,母親過世三十年了,現在又找到一個「媽媽」,就像上天送給他的禮物,當年某丹媽媽給予的溫情還迴盪在他心中,如今有機會回饋,更該好好珍惜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