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台灣面臨全球化的競爭壓力,因此學者專家提出了「職能模式」(competency model)的管理制度,藉以促使「產業升級」,達到提升「競爭力」的目的。
所謂「職能」,是指一個人所具有之潛在基本特質,這些潛在特質是個人人格中最深層、長久不變的部分,包括個人的動機、特質、自我概念、專業知識與技術等,這些特質可解釋或預測個人在不同情境、工作任務中所表現出的行為;而「職能」與實際的工作表現具有因果關係,即「職能」能引發或預測個人行為或工作績效表現,更可以說是個人知識、技術、能力或其他特徵之綜合反應。
「職能模式」在外顯行為方面,即知識、技術、能力等特質;在內在特徵方面,包括自我認知、價值觀、思惟模式、行為動機、社會角色定位等調性。其中,「外顯行為」如同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是高績效者絕對所需;「內在特徵」則無異是潛入海中的「冰山主體」,是成就大事、促成大業的重大推手。
企業內不同的職務,因為業務的特性不同,所需求的能力也各自不同,因此,企業常藉著「職能模式」的建立或導入,來支援組織內部各項人力資源管理活動,尤其是面對職場競爭白熱化的時代,如何誘發員工的生產力,創造更多利益,企業除了績效提升、激勵性薪資設計之外,如何提高員工職能,建立企業的「職能模式」,也就成為企業決勝的關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