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人心難辨,成功大學有套讀心術,今年底將把判斷人心智的「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用在非醫療用途,把民眾繳稅行為歸納十幾項特徵,找出哪些特徵的人容易逃漏稅,哪些人報稅時有困難,可幫助國稅局尋找逃漏稅者,主動協助納稅人報稅,預計一、兩年可有初步成果。
成功大學心智影像中心藉由fMRI技術發展讀心術,針對腦波造影並解碼讀取。fMRI技術過去都使用在醫療用途,利用腦波呈現,分析人體什麼時段睡眠比較能消除疲勞,或依據腦波狀態,開發抑制癲癇發作時間的晶片,目前研究領域漸從醫療擴及心理與認知行為。
計畫主持人、成大副校長何志欽,曾任財政部長、美國財政部首席經濟學家,讓他想將fMRI技術應用在財稅徵收機制上,從人體實驗中歸納出十幾種繳稅特徵,幫助國稅單位尋找逃漏稅者或協助納稅人報稅。
何志欽指出,如果從人體實驗中歸納出逃稅者的特質,例如文化背景、特定社經地位、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個人工作經歷與生活習慣等個人內外在條件的蒐集、分析與研判,經過加總後從分數最高的開始清查,加上腦波造影技術,會更加精準。
這項計畫可能觸及人最私密的心理層面,甚至鎖定特定族群查稅,會不會有貼標籤的問題?何志欽說,研究目的不是要對受測者查稅,而是去歸納心理狀態與外在特徵,逃稅者不太可能集中於單一族群,而是利用十幾項特徵指標,進行科學分析,並歸納出哪些人「比較有可能未繳稅」,不至於鎖定特定族群。
另外,研究也可協助財稅立法,例如某個稅法要對特定族群課徵,如何鎖定可能範圍,這項研究成果可望協助制訂合理的欠稅催收與繳納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