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琛綜合外電報導】大陸陜西省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承辦陝西洋縣「明代藏經整理研究專案」,日前啟動。洋縣珍藏有明代皇后頒賜的一套品質和規格極高的《永樂北藏》。該套藏經原供奉在智果寺,二十五年前轉移至洋縣博物館,因年代久遠,殘缺破損嚴重,存缺不詳,排序混亂,亟需專業化的整理與系統化的研究,以利有效保護與運用。
智果寺始建於西元七世紀晚期、唐儀鳳年間,宋、元、明屢次重修,明萬曆十四年(西元一五八六年),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萬曆帝朱翊鈞之母)捐金,諭示太監園知府重修,增建藏經樓,經典、題記俱存。
嗣後,御賜佛經三千餘卷、逾四千冊,大多屬唐玄奘西天取回的真經手抄本珍品,是研究中國佛教文化乃至歐亞佛教的重要史料。智果寺因此被稱雄禪林,宮殿式藏經樓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樂北藏》又名《北藏》,為現存最完整之宮廷版藏經,亦是大藏經中最精美的一部。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在史料、學術、收藏更具重要的參考意義。由明成祖永樂八年(西元一四一○年)敕令雕印。始刻於明成祖永樂十七年(一四一九年),完成於英宗正統五年(一四四○年),參與者有道成、一如等。刻藏的地點在北京,經版由司禮監掌管,藏於祝崇寺內的漢經廠(寺內還建有收藏明版藏文《大藏經》的番經廠)。展板上粘貼著智果寺原藏《永樂北藏》的真品實物,之後被調至文物博物館與《永樂北藏》的主體一起整理。
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藏經研究專家何梅教授、美國西來大學宗教系佛學專家龍達瑞教授等人來此考察,並對藏經的整理與保護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此次整理由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教授總體策畫安排、主持,研究工作主要是佛教文獻的整理和研究,包括單本經編目、定名、拍照、錄文、解題以及製作索引等;對於數量龐大的明《永樂北藏》則進行全面整理,包括查明並恢復原有的千字文編號順序、查明所缺卷帙、分別寫本與刻本、測量不同版本的尺寸資料、抄錄題記、修補破損和折皺書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