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故鄉蘭嶼 2人得補助

李祖翔 |2012.04.19
890觀看次
字級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當了居家護理師後,才真正認識故鄉「蘭嶼」;張淑蘭回到蘭嶼工作,發現達悟族部落文化是患者接受照護的最大阻礙,她拍攝記錄片,喚起年輕人投入義工行列,重視蘭嶼醫療問題。無獨有偶,蘭嶼部落族人夏曼‧藍波安,試圖承續好的部落文化,強調勞動比課堂知識還重要,昨天他們雙雙通過夢想資助計畫的審查,共獲得一百八十萬元資金,有機會為蘭嶼付出更多。

張淑蘭說,二十五歲返回蘭嶼服務,工作之一便是探視與護理久病的老人,「達悟族將疾病與死亡視為惡靈,堅信惡靈會招來不幸,因此長期照護制度進不了蘭嶼、安養院收不了惡靈,鄰居不願意幫助患者,導致病人褥瘡常見,癌末者得不到照顧、疼痛無法紓緩。」除了禁忌的阻礙。

此外,衛生所的業務多達一百種,沒有專門提供護理、復健、給藥的單位,「所以我想成立居家護理所,並提供患者到宅服務。」

為把自己的理想打進部落圈子,張淑蘭拍攝記錄片《面對惡靈》,讓年輕人看見怵目驚心的事實,成功打破年輕人對老、病的恐懼及惡靈招來厄運的觀念。她獲得夢想資助計畫補助一百萬,修繕居家護理所,並藉更多記錄片激發護理人員對生命的關愛。

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夏曼‧藍波安也有對故鄉的熱情與期待,認為達悟族飛魚季中,包含了最原始的勞動,比課堂上的知識有用,「耆老的想法是,你不會,是因為沒有去做。當你確實去做了,自然而然就學會。」達悟族文化裡還強調對女性的尊重與保護,是年輕人需要的思維,他也獲得八十萬的補助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