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寶箱】 認清醫療極限與無效醫療

黃建勳 |2012.04.13
1059觀看次
字級

台中市長夫人邵曉鈴及星星王子在「葉克膜」協助下,僥倖從鬼門關撿回一命,讓許多家屬指名「葉醫師」為親人救命。葉克膜並不是醫師名字,是一種體外維生系統,英文縮寫「ECMO」,直接音譯「葉克膜」。

葉克膜是人工心肺的組合器,可以讓受損的心肺休息,靜待功能自行恢復或心肺移植的機會。換言之,葉克膜只能維持病患生命跡象,為醫療團隊爭取更多診療時間,但無法治癒疾病。

台灣使用葉克膜的技術領先國際,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經由葉克膜搶救,六成患者歷經一個月艱辛後死亡,幸存的四成患者,平均住院兩個月,出院後三個月仍存活者只有兩成。葉克膜使用者平均住院花費超過一百萬,每年耗用健保資源約十億。

醫療處置講求適應症,葉克膜也不例外。葉克膜適用於急性心肌梗塞、心因性休克、呼吸窘迫症等急重症病患;對於癌症末期、CPR過久、沒有CPR的到院前死亡、沒有目擊者的心跳停止,或合併多器官衰竭的病人都不適用。

由於民眾過度期待,造就台灣葉克膜使用人數世界第一的怪現象,濫用葉克膜也成為「無效醫療」的典型實例。「無效醫療」是指醫療結果造成永久植物人狀態,或永遠倚賴加護病房的照護。台灣目前已有上萬名植物人,每年耗費二百六十億的健保費,這又是台灣另一個「世界第一」。

過去醫療訴訟,鮮少追究過度醫療的案例,也促成醫療人員防衛性醫療與迎合民意的心態。此外,媒體偏向報導成功個案,民眾得到的訊息,百分之七十是成功案例,加上國人缺乏生老病死的生命教育,臨危時自然會想「無所不用其極」。

葉克膜使用時間愈長,出現併發症機率愈高,甚至有併發氣胸、血栓等風險,不少人更面臨截趾或截肢的命運。既然多數急重症病患裝機後仍不治,有必要讓家人歷盡苦楚,只為卑微的留下一口氣嗎?

只要預先簽署「接受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或「不實施心肺復甦術同意書」,當醫療團隊判斷病情不可恢復、即使裝機後存活或復原機會渺茫,或不適合接受心肺移植者,就不會使用葉克膜或電擊、插管,好讓病人尊嚴、安詳地離去。

(作者為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安寧病房主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