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從很小就迷上打籃球,模仿麥可.喬丹轉身跳投,「唰!」球進!那一刻總令他開心不已。比起彈琴,他知道自己的籃球細胞實在好太多了!
小時候,為了享受進籃得分的快感,即使籃球和他那小小身軀相比,大得不成比例,林書豪卻不厭其煩的苦練。他一次又一次模仿NBA高手,夢想著有一天,長大的自己可以像偶像們一樣身懷絕技,在籃球場上成為最受矚目的球星。
夢想是那麼巨大而遙遠。他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天分,不過,要與夢想再接近一點,需要的就是苦練、苦練、再苦練!他不斷挑戰自己能力的極限,拚命想要發揮蘊藏的能量,把每一個技巧練習到爐火純青! 成功沒有捷徑。要知道自己的極限,只有不斷挑戰、提升技術的層次,包括日日鍛練體能,找出弱點加強改善。例如,發現自己跳得不夠高,林書豪就找體能特訓中心,以科學方式分析自己的劣勢,針對性的一一苦練。結訓之後,他竟然可以比之前多跳高九公分!
二 一一年,NBA職籃因勞資糾紛停擺,球員們將近半年的時間無球可打,林書豪卻一點也不鬆懈,依舊天天做例行練習:六點起床、打五人練習賽、吃早飯、做體能特訓,下午繼續做五百球以上的投籃練習,以及重複的基本籃球技巧練習……,每天練球時間將近九小時。即使短短數天回台灣期間,有很多訪問行程,他也大清早起來,每天至少練球兩小時。
林書豪爆紅之後,隊友傑佛瑞透露,雖然球隊規定的練球時間是在中午之後,但林書豪總是一大早就來練球,是球隊中最早到球場的人;而且,一樣謙虛,一樣努力。
在一次訪問中,林書豪分享成功經驗時,很誠摯的鼓勵大家:「努力去追求一些什麼吧!找出你的熱情,勇往直前,看看這樣可以讓你到達怎樣的境地。世上很多人都懷有很多才華,卻因為沒有付出應有的努力,所以未能將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他想提醒所有的人:有才華卻不能發揮,常常是因為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所以,下苦功努力練習吧,別浪費一絲天賦!
——本文摘自《未來少年》四月號
林書豪小檔案
一九八八年出生於美國,五歲時受到父親的籃球啟蒙。他是NBA第一位台裔美籍球員,也是第二位畢業於哈佛大學的球員。二
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加入紐約尼克隊,五場先發得分一三六分,打破NBA三十六年來的最佳紀錄,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掀起一股林書豪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