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林品詩】 賴欣的 〈分裂〉

喬林 |2012.04.09
1644觀看次
字級

有一個我

從我走出去

到處說 那個我不再是我

可是那個我

在社會上卻又到處說

那個我就是我

那個我就是我

卻是賺 我的錢

而欠 我的債

吃飽賺飽了 那個我

三更半夜又摸進了我的被窩

一覺醒來 我發現

找不到我了

——選自《台灣詩人群像—賴欣詩集》

2007年9月,春暉出版社出版

※詩人

賴欣(一九四三年-)是醫生、也是病理專家。台大醫學院病理學碩士,日本關西醫科大學醫學博士。曾任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主任、中山醫學大學病理學教授兼主任。二○一○年退休後受邀任職秀傳醫院病理科總監。十七歲開始寫詩發表作品,唯因竭力醫學學術研究,故作品不多,至今出版有二本詩集,另有選集,作品入選多種選集。現任「台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長、「台灣現代詩」詩刊發行人。

工業資本主義經濟化的社會是一個他人導向的社會,不管是生產材料、技術科究者或產品生產工人、產品銷售通路拓展者,甚至無業遊民,他們幾乎除了睡眠外,都要被置放在公共空間裡,人的自我內在生活便被公共生活所浸蝕。公共人的生活姿勢便成為人所必要的義務形式,所有的活動、交際話語都在遵循著公共空間裡的儀式進行,以致人的自我被「分裂」了。

所以美國社會學家理查德‧桑內特在其經典著作《公共人的衰落》一書裡,揭示了在現代空間生活裡的人,有著特有的統一和同質化的公共性,而導致人類內在生活與外在生活的失衡。對於人的身分認同應該是什麼,他給予的答案是一個「演員」。

在公共空間裡,整個人的生活狀態只是在演出,演出其在整個社會網絡被指定的角色。工業資本主義將人和他的工作分開,因為人並不能控制自己的勞動,而是必須把它賣出去。工業資本主義的基本問題就是分離,也即是異化,隔離和孤立變成了工業資本主義的罪惡的主要形象。

※品詩

〈分裂〉寫於二○○五年,作者尚在職場中,因此這首詩應該是作者生活在公共空間裡,個體對自我的心理學認識,以及與之而來的緊張和焦慮。

第一節,「有一個我/從我走出去」,因要投入公共領域的戲台,扮演「我」演出的角色,與人作儀式性的交往,以及遵從公共秩序。因此有一個「非本真的我」,必須從「本真的我」走出去。

第二節,然而作者的生命感卻又極不願意的「到處說 那個我不再是我」。這個「到處說」,應該是社會性的「我」遠離了「本真的我」的不安心理著急表現。

第三節,「可是那個我/在社會上卻又到處說/那個我就是我」。在社會戲台上,那個扮裝的「我」因要成真感人,還是要說「那個我就是我」。

第四節,「那個我就是我/卻是賺 我的錢/而欠 我的債」。「那個我就是我」的扮裝演員的「我」,在社會上以「本真的我」的名子身形賺了錢。從另一角度看,演員的「我」所賺的錢,就是「本真的我」的錢,因此也算是欠「我的債」,那是一種精神上極不願意的債。

第五節,「吃飽賺飽了 那個我/三更半夜又摸進了我的被窩」與「本真的我」,在被窩裡包裹合一。

第六節,在經年累月那習慣性出走不在家(靈魂)的我(以我為名的演員),在我驚慌「一覺醒來 我發現/找不到我了」,「本真的我」竟然被演員的我完全替代了。

作者在這首詩裡呈現了人在公共空間裡,被迫成為公共人的心裡掙扎,讀來對人的無奈的處境,令人不勝哀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