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過招】不打不罵 教孩子

王瑞琪(心理諮商師 |2012.04.05
2685觀看次
字級

每當我聽見有人打孩子,我就覺得心疼,彷彿那鞭子或籐條是打在我身上。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用「打」的方式懲戒孩子是下策,只是,很多人說,當孩子惹你生氣時,幾乎像是一種「反射動作」,來不及思考,手就揮出去了。做為一名資深諮商心理師,我想跟你一起思索,有什麼方法可以「不打不罵」,也達到教孩子的目的。

我從來不打孩子。並不是因為我夠理智,而是我心裡始終有一個「警鈴」會在那種時候響起:「千萬千萬不要打小孩!」

我很難忘記小時候父親動不動就一巴掌揮過來,或抓起雞毛撢子往我身上掃的那種羞辱感。從小,我就是一個很愛面子的人,那些挨打的場面讓我覺得很沒尊嚴,大大傷了我的自尊,既使父親有著多麼「正當」的理由,我還是耿耿於懷,直到現在。

那種傷害能持續多久呢?一個女孩告訴過我,有一回,她做了一個夢,夢見她自己指著爸爸的鼻子說:「我要把你的眼睛挖出來!」我嚇了一跳,看似溫馴清秀的女孩,怎麼這麼暴力啊?女孩自己解析說:「小時候我的眼睛有點近視,每當我太靠近電視,我爸爸就會目露凶光、咬牙切齒地說:『妳再靠近電視一點,我就把你的眼睛挖出來!』真的好可怕喔!」你瞧,語言暴力就已經這麼有影響力了,若真的打在孩子身上,會留下多少傷痕哪!

打孩子最壞的副作用就是,這等於親自示範給孩子看:「你可以用暴力解決問題」、「人的情緒失控時做什麼都是可以的,包括打人」。當孩子還小,沒有能力反抗時,打罵似乎是有效的,看起來好像是「打了他之後他就變乖了」;但是等到他大一點(不必多「大」,青春期就夠了),孩子的應對方式可能就不是這樣囉!很多孩子選擇離家出走、自我放逐,或者自傷傷人;追溯起來,那些情緒和感受的起源都很早,而且,你會驚訝它能持續影響這麼久。

孩子在幼小的時候對父母的依附都很強,很多孩子在被處罰之後在意的只是「爸媽還在生氣嗎?」這或許會讓你覺得,打孩子一頓有什麼關係?他還是很依賴我呀!你覺得這些體罰並沒有破壞親子關係,可是,這有點像是利用孩子需要依附父母的不安全感來懲罰他,並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當然,反過來說,正因為父母親與孩子的關係如此親密,有足夠深厚的感情經得起這些事件的衝擊。不過,假如能夠讓孩子們學習到「我聽話,是因為『那樣才是對的』,而不是因為怕爸媽生氣。」這不是更好嗎?

好啦,讓我們務實一點吧!一起來想想:當你氣極了,很想揍孩子一頓的時候,能做些什麼呢?

★抓住他的手,盯著他的眼睛,堅定地告訴他:「我很生氣!」、「等我比較不生氣了,再來跟你講話。」

★去泡一杯茶,讓自己的情緒降溫。

★打個電話給你信任的人,跟她(他)談一談。

★自己走進廁所或自己的房間,大叫幾聲。

★找一張紙,寫下你的憤怒。

………………(你自己當然可以想出更多)

深愛孩子的父母,往往會在體罰孩子之後自責不已,這又是何苦呢?試試看吧!不打不罵也能教好孩子,是真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