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社工日,台北市社工職業工會理事長在這個一般人不會注意的日子,呼籲政府重視社工勞動權益;去年三月,台東一名僅四十多歲的社工,因連續加班身體不適緊急送醫,雖只是小感冒,卻過度勞累而猝死,引發社工團體到監察院抗議,希望政府能改善社工勞動條件。
我敬佩社工人員,卻不希望女兒讀社工系,因為現在社工的處境,恐是未來女兒的工作處境。
筆者曾任職社政單位,了解社工的酸甜苦辣,對女兒申請社工學系,一則喜一則憂,喜的是她滿懷愛心,憂的是未來工作充滿挑戰與艱辛。社工的形象是「做愛心」,惟社福機構主管不但沒勞動意識,社工常累得像頭牛,人力、預算、資源不足,超時工作又沒加班費,遑論補休、特休,成為政府機關最弱勢者,還得照顧更弱勢者,常使社工力不從心。
由於家庭問題日益嚴重複雜,家暴與性侵案普遍,使得社工人力明顯不足,雖然近年來有增加,但工作既繁雜又具危險性,公部門社工員情況稍好,但職務列等比不上一般公務員,補充專業人力、減少工作負荷,是社工共同的心聲。
此外,各縣市政府財政困難,長期存在約聘雇及委辦人力,讓社工無法正式納編,儘管工作風險高,薪資福利和專業加給都無法增加,又不像警消人員有危險津貼,所以無法留住優秀人才。
政府實應重視社工人力嚴重不足、工時過長、工作條件不佳,及薪資福利無法提高的情況,必須改善社工勞動條件與環境,才能讓他們無後顧之憂,提供弱勢者完善的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