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紀念館展出「一探壺趣—李奇茂、張光正感恩贈壺作品展」。為〈僧帽形紫砂泥繪八仙多穆執壺〉,為〈紫砂銅包刻花執壺〉。圖/佛光緣美術館提供非報系
【人間社記者平曜大樹報導】國際知名藝術家李奇茂與張光正伉儷,因感念星雲大師畢生推動「人間佛教」的弘法理念,毅然將收藏四十五年的三百餘把古壺捐贈予佛光山祖庭宜興大覺寺,目前正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展出。前天開幕茶會,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前往祝賀,鼓勵大眾「一探壺趣」之餘,將茶味、禪味、人情味帶回家。
李奇茂以喜捨感恩之心,成就贈壺因緣,他說:「我們擁有,更要讓大家擁有、讓世界擁有。茶壺的價值,不在世間的價值,在其意義。」他走遍世界買茶壺,以此為樂,因感念大師當年為他和妻子主持佛化婚禮,「非常歡喜將這些壺送給大師,希望為佛教奉獻,為人間做好事,今後要追隨佛光山,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紫砂壺和佛教相關,全世界只有江蘇宜興有紫砂茶壺。」大師表示,相傳過去有位叫作供春的沙彌,調皮好玩用陶土捏了茶壺的形狀,模樣可愛,流傳至今成為有名的「供春茶壺」,沙彌供春因而享有「紫砂鼻祖」的稱號。
大師說,佛教有「佛法僧」三寶,大樹區也有三寶,一是「人」寶,大樹區地靈人傑,佛館副館長如常法師就是大樹人,是佛教的才女;二是「水果」寶,大樹的鳳梨與荔枝名聞遐邇,成為重要的經濟來源;第三寶,就是正在展出的「茶壺」。
大師回憶,「多年前在宜興大覺寺,師兄要我為寺裡化緣糧食,我化得兩擔米,那是一戶一小碗米慢慢累積的,我很感恩大覺寺附近的鄰居給我這個因緣,現在當我回到宜興,我覺得要報恩,感謝他們六十年前的一碗米。」大師說:「世間上,感恩圖報就是富有!能捨就有得,人生要像茶壺,供應人甘醇,供應人美味,讓人喝了茶之後,有精神對他人貢獻。」
李奇茂為大師等人導覽收藏的各式茶壺,並體驗茶禪味。大師表示,希望與會者把佛法帶給我們的茶味、禪味、人情味帶回各地。
李奇茂為國際知名的水墨畫大師,作品典藏於世界各國藝術館、大學美術館,曾獲美國舊金山市訂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為「李奇茂日」的殊榮,成為中華民國獲此榮譽的第一人。
「一探壺趣—李奇茂、張光正感恩贈壺作品展」即日起至七月八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一展覽廳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