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感青年節?-- 藝文與運動 青少年最想要

李祖翔 |2012.03.29
1072觀看次
字級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婦幼節與兒童節將至,公、私部門祭出多項大禮慰勞兒童,占全國百分之十八的青少年族群卻抗議,「三二九青年節」乏人問津,唯一屬於年輕人的節日竟「無感」?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調查結果指出,四成二青年認為,青年節應與國際接軌,將聯合國訂定的國際青年日(八月十二日)作為台灣青年節。

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各縣市政府為兒童節推出多項好禮,公部門風景區也在兒童節當周優惠十二歲以下免門票,然而,十二至二十四歲青少年,在青年節卻未獲相等關注與資源,形成「無感青年節」。

根據台少盟問卷調查,三成四民眾期待政府能從每年度的教科文預算提撥百分之五,約一百八十三億元,推動青少年文化藝術交流及運動休閒措施。三成二認為,應設立「青少年躍活基金」,提供申請經費補助與相關資源的專屬平台,能在社區練舞、溜直排輪與打棒球,且各縣市應提供青少年大型活動場館,舉辦大型藝文展覽或表演活動;在青年節日,更要有社區嘉年華、動漫文化祭、創意塗鴉祭等。

相較小學生多下課十分鐘的福利,青少年卻持續忍受將體育、美術、音樂及社團活動挪做學科補課。塗鴉達人Bounce表示,從國小開始,就沒體育課,校園生活被考試填滿,但考試並不會刺激學習,反而討厭念書,因此,塗鴉成為他宣洩壓力的出口。

塗鴉在台灣仍未被正視,Bounce認為,政府雖有設立塗鴉專區,但偏僻環境對青少年而言難以親近,甚至感到危險;因此,希望政府重視青年權益,尤其是藝文,期盼將國際青年節改為台灣青年節,和全球同步關注青年議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