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針對台灣與他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昨天直言,我們的官員對相關問題認識不足,只知道保護、不懂得開放,也不了解談判對象;他要求執行單位必須拿出魄力,打破墨守成規的行事作風。
由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出任董事長、標榜跨黨派、跨學科的「台北論壇」昨起一連兩天發表政策建言書,經濟篇上午先登場,除邀請尹啟銘主持,曾任經建會主委的中研院院士胡勝正、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也發表相關報告,形成扁、馬兩朝三名經建會主委齊聚一堂的畫面。
在經濟的領域,台北論壇提出五個重要的政策議題,分別是租稅改革、產業結構調整、貿易結構調整、人口老化問題、就業問題。其中,租稅改革被列為當務之急。
曾巨威認為,租稅改革不僅是從做法中進行,思維部分也應須重新建立,因為稅改不是劫富濟貧,而是取財於富,還愛於貧,如此才能彰顯稅改價值。
曾巨威表示,目前國家財政失衡原因,主要在於自一九九九年後,歲出占GDP比率相對穩定,但歲入比率持續性遞減,改善之道應著重在開源,也因此為何政府一直強調要稅改,除了能讓稅制公平外,也能創造稅收。
胡勝正在「人口老化」報告表示,鼓勵生育要多管齊下,但補貼生育是下策;勞動市場方面,應及早規畫延長退休;全民健保方面,應推動公司治理,控制費用成長等。
陳添枝發表「產業結構調整」報告指出,台灣產業結構問題是「硬體太多、軟體太少」,應強化服務業的施政能量、在產業研發經費中提高服務業研發比率、主計部門應建立服務業生產及貿易的正確統計資料,及針對目前國內重點製造業,輔導下遊產業發展,建立品牌,拓展國內外市場。
尹啟銘全程參與經濟政策建言座談會後表示,學者所提出的許多建議,都屬於結構性問題,要解決必須花費較多時間,關鍵在於執行層面。尹啟銘並以台灣一直希望洽簽的FTA為例,直言負責執行的官員對相關問題認識不足,往往聽公會建議「不要開放」,就主張要保護。
他分析,洽簽官員並不了解簽ASTEP(台星經濟夥伴協議)、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最重要的是取得機會和資源,光是教育的工夫,就要花不少時間;若要解決結構問題,至少要處理執行單位墨守成規及「既得利益者」這兩個部分;能不能夠打破舊思維和既得利益者?執行單位必須要有相當大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