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馬高莊鄉收到法國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六百雙繡花鞋墊訂單,使那些原本只能用來贈送親朋好友的繡花鞋墊頓時身價倍增。
這件「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要從四年前說起,一個失學女童馬燕撰寫的日記在巴黎出版了。這本書的版權收入改善了馬燕家的生活,也幫助無數像她一樣的孩子完成了學業。
促成這件美事的是法國記者彼埃爾.阿斯基,他在中國工作四年,關注中國西部小女孩的成長,他用報導改變了這些女孩的命運。他深切了解中國最貧困地區孩子的生活,在巴黎娜扎雷特聖母街成立「寧夏孩子協會」,目前這個協會已經幫助兩百八十多個像馬燕這樣的孩子。
故事一開始是這樣的,阿斯基到寧夏旅行,一位頭上戴穆斯林白帽子的農村婦女過來同他們搭話。他回憶道,她就是馬燕的媽媽白菊花。
白菊花給了彼埃爾.阿斯基和朋友一封信和三本小冊子,要他們一定收下認真讀一下。這是當時正在張家樹小學五年級念書的馬燕的日記:「今年我不上學了,我回來種田,供養弟弟上學。我一想起校園的歡笑聲,就像在學校裏讀書一樣。我多麼想讀書啊!可是我家沒有錢。我想上學。媽媽,我不想回家。我想一直待在校園裏那該多好啊。」
張家樹村有很多像馬燕一樣的孩子。在一座土坯小房子裏,一個拘謹的女孩兒剛剛被問到她上學的問題時,說了聲「我要上學」就哭著跑了出去。
彼埃爾.阿斯基走的時候,給白菊花留下馬燕五○○元學費,一位法國女教師在班上讀了彼埃爾.阿斯基在《解放報》的報導,她和學生都哭了。隨後,學生們捐助的一百歐元從巴黎寄出,目的地是中國的張家樹村。
馬燕的故事引起國際的關注,有許多善心人士紛紛捐款,成立了一個「寧夏的孩子」基金會,吸收各界的捐款,並委托阿斯基前往寧夏的同心縣資助輟學兒童。短短三年,基金會共資助貧困學生一七五五名。
去年,阿斯基看到同心縣一些婦女做的繡花鞋墊、書包以及婦女用手提包後,立即購買了一百多雙鞋墊和五個書包帶到法國尋找市場。專做進出口貿易的郭爾蘭女士看到後,對這些繡花作品十分感興趣。
今年六月,阿斯基將郭女士帶到同心縣實地考察。郭女士很快從幾十雙樣品中挑出四種花樣,最終決定所有製作材料由法方負責,每雙鞋墊利潤為三十元人民幣。
而後,法方北京代理打電話訂購六百雙繡花鞋墊,作為聖誕商品出口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