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政治大學、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與台灣大哥大基金會上午發表台灣第一份針對八到十五歲「青少兒網路使用與自我形象調查」。調查顯示,近一半的兒少從三到七歲就開始上網,幾乎是學齡前就會使用網路,而且九成青少兒在家上網,但只有不到一成有家長陪伴,網路扮演兒少保母,值得父母注意。
調查顯示,國小三年級到國中三年級學生,使用網路經驗有百分之四十五已達五年,因此推論,近一半的兒少從三到七歲就開始上網,幾乎在學齡前就已經會使用網路。
其中,百分之九十點七都是在家中上網,但只有不到百分之四點八有家長在旁陪伴;調查中也發現,雙薪家庭占了將近八成,可以理解父母親忙碌無法陪孩子的無奈。
調查建議,在家上網仍是相對安全的環境,家長可將電腦放在公開處,並且裝設過濾軟體,提防網路陷阱;如「台灣大寬頻色情防護」服務、網路分級軟體、教育部守護天使等,可阻絕不良網站內容。
青少年上網時間愈長、愈晚,愈重視自己的外表,也愈在意別人對自己外貌的評價;年齡愈大,在意外表勝於課業則更顯著。
調查也顯示,相較去年的數據,參加網聚的比率,從去年的百分之十五大幅升高到今年的百分之三十四點七,網聚來源包括線上遊戲、社群等。在網路上可以認識超越平常生活範圍的朋友,拓展自己的視野,但也有風險,值得家長關注。
調查也建議,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網路上的身分有時候是假的,跟網友見面千萬不可私自赴會,要在公開場合並且有多人陪同,學習保護自己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