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宮以斯帖台北報導】突發性心臟停止患者若能在倒下的一分鐘內及時實施CPR(心肺復甦術)及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九成能救回來。長庚醫院為響應政府政策,昨日在衛生署舉行「愛GoGo,救透透」行動方案記者會,捐贈二百五十台AED,希望藉此達拋磚引玉之效,企業界能共襄盛舉。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因突發性心律不整而導致心跳停止的個案,如能在一分鐘內給予電擊,急救成功率可高達百分之九十;每延遲一分鐘則成功率將遞減百分之七至十。另依據日本近年推廣公共場所設置AED之經驗,對於突發性心臟停止個案,其急救成功率可從原來的百分之七提高至百分之三十八。
「如果沒有及時搶救,我這條命應該是救不回來了!」去年底在國父紀念館演奏時,心肌梗塞、突然暈倒的國內知名音樂家「番王」,昨天出席記者會時,再三感謝當天衝上舞台救他的桃園長庚醫院婦幼麻醉科主任黃樹欽、林口長庚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朱世明。
擁有急救專科醫師執照的黃樹欽強調,當時失去心跳的「番王」如果沒能立即接受電擊,只要遲三、五分鐘,即使救回一命,也可能成為植物人。
衛生署自民國九十八年起開始推廣CPR加上AED訓練,鼓勵企業自行設置AED,提供免費的急救訓練課程,截至去年底已完成三十六處認證。
據急診醫學會估計,全國每年大約有兩萬名民眾發生到院前心臟停止,救活率僅約百分之一至五,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指出,如能全面推廣於公共場所設置AED並訓練民眾使用,可望挽救更多的生命與家庭。石崇良說,相較於先進國家如日本每十萬人約二百三十四台、英國超過二十五台,台灣設置AED比例低、僅約十五台,呼籲各界能積極響應捐贈。
國內目前約有五千台AED,設於醫療場所,公共場所僅二百台左右,其中密度最高的是台灣大學,高鐵已有八個站設置,航站只有松山機場及桃園機場有設置。
衛署正研擬修正緊急醫療救護法,未來將強制要求高風險地區(溫泉區、運動中心、安養中心等)、人潮密度高(機場、捷運、火車站等)及國家公園等公共場所,都需設置AED,並與消防機關連線。